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每一個人都在忙,到底忙些甚麼?

每一個人都在忙,到底忙些甚麼?
有些人在忙的過程中很煩惱,有些人在忙的過程中累積了很多的功德。可是大家在忙,他們知道他們在忙甚麼,走向哪裡嗎?我們又為了甚麼而忙?
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就想到尋法比庫在他翻譯的一本書上寫的:『重複是為了不再重複,努力是為了不再努力;厭離是為了不再厭離,休息是為了一切止息。』
我們不管是奮鬥也好,修行也好,努力也好,其實我們就是為了這一切:夠了,止息。
如果說修行有苦的話,這是像阿姜查尊者講的滅苦的苦;世間的人的苦是苦中造苦因,苦了還要繼續的苦,但是我們是滅苦的苦。
雖然如此,如果你的心轉得快,你也可以把這個艱苦轉成快樂的一個境念。這是我們大家要學習的。
若是說有苦的話可能是說肉體的苦,但心可以不要苦。心轉得過來,心就不苦,只是肉體可能會辛苦一點吧!我覺得尋法比庫寫得非常的好。『努力是為了不再努力』,真的是如此。
出家人整晚在那邊走來走去,這樣拼,大家都在拼。可是他們拼是因為對生滅因緣已經覺得足夠了,不要了,希望這一世就完成了,可以走了。
修行是為了不再修行,修到一個時候修希望夠了,修到已經無學了,不用再學了,那麼就不用再修下去了,做了一個了斷。要不然世間的人都在忙碌,可是沒有了斷,永無止盡,看不到終點。
但是修行人跟著佛陀的路線走是有終點的,是有止息的,那是多麼好的。當一個人體證無死、不生不滅的時候,就不需要了,當他超越時間、空間就不再需要這些了。
所以阿羅漢他們是無學,他們到一個時候,修行直到不用再修行,一切止息。當一個人到了無學的時候,他就不需要再學了。
這個不需要再學是指從生命的最終的目標來看,一個阿羅漢,如果我們要把人生最終的目標是把一切的苦熄滅,找到一個永恆安穩的快樂,那麼成了阿羅漢,這個目標就達到了。所以叫做無學了。
但是並沒有說阿羅漢沒有去聽佛陀講經,他們還是有聽佛陀講經,而且聽了很多法還是有法喜。像沙利子尊者,馬哈咖沙巴尊者很多時候還會請教佛陀問題。
為甚麼呢?他不需要那些答案,他已經滅苦樂。但是有了那些答案,比如說是有關戒律及各方面的,比如諸佛陀傳承做法等等,如果他們知道了答案,他能夠以那個答案去教法,教導和運用,因為這些牽涉一點世間法。
但是從出世間滅苦法來講他已經圓滿了,所以他們已經無學了。
當我們奮鬥的時候,我們記得我們是為了這個。辛苦一陣子,可是你的心是想:「這一番辛苦,有一天會止息的。」所以當時的辛苦時就不再感到那麼累了。
真的,如果你知道你這一番煎熬、艱苦、奮鬥有一天它會過去的,有一天到一個時候這些都會停止的。只要你明白這一點,那麼現在的辛苦你就會覺得沒甚麼關係,因為它會止息。它不會像世間一些人忙忙碌碌永無止盡,而且在忙碌過程中很多還造很多的惡業。
當我們在忙忙碌碌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子的忙碌是為了甚麼?是為了不再忙碌才有用啊!如果繼續無止盡的忙忙碌碌,有甚麼用呢?
我們是否有一天會想起,我們後悔我們今天錯過了我們的青春,錯過了我們的年少,錯過了我們的中年、壯年。我們本來可以修行,可以修行滅苦,但是我都錯過了,等到有一天因緣不再允許的時候,健康已經不再允許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後悔?
但是如果我們現在辛苦一點,為了我們的滅苦做出一些奮鬥,不管多麼艱苦,不管多麼漫長,但是我們一天一天的累積功德,成不成沒關係,可是累積了出家的功德,累積了那麼多的精進心,天天為了尋求法而奮鬥,心裡會找到安慰,至少到晚年的時候你的心會很亮。
但是如果一個人錯過了生命中寶貴修行機會,等到我們以為我們有機會,等我賺夠錢,做夠這個,做夠那個,安排妥當,漂漂亮亮才出家來修行的時候,機會沒有了,因緣錯過了。那個時候我們會不會後悔?
不要以為我有時間,我可以的。很多人就是因為以為我有時間我可以的,就從此永遠的錯過他們的機會了。
(白鶴蓮)
繼續閱讀…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想起我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沒有原因 沒有為什麼
只為那偶爾的擦肩而過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沒有原因 沒有為什麼
只因我們曾經相遇過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沒有理由 也別想太多
只因為我曾經在
你的生命裡出現過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沒有理由 也別想太多
只因為我們都是匆匆的過客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別再猶豫 也不要難過
我們已經歷了太多的坎坷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不為別的
只為了能找個人說說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雖然我不能為你改變什麼
但至少會讓你知道
這個世界有我時刻把你關注著
想起我 就來看看我
我的大門不上鎖...
繼續閱讀…

挖哩咧...



很多外勞都會把失智老人推到公園集結,
某天突然下起大雨,
外勞們急忙推著老人回家...
雇主一看不對,
明明推阿嬤出去,
回來怎麼變阿公?
趕快叫外勞推去換。
外勞跟雇主説:現在沒得換了,
因為不知道她們住在那裡,
必須要到明天早上九點後。
哇咧…………………!


繼續閱讀…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騎士教條

關於千年永遠不變悲慘騎士故事
騎士必須遵行「騎士教條」,大意為忠義勇敢、並具備鋤強扶弱的任俠精神,除了妻子外還要有一名只能遠距離精神式戀愛的心儀女子以彰顯浪漫的紳士風度等。
騎士,似乎擺脫不了悲劇的角色…
即使,她靠公主再近…卻依舊是在公主身後守護的那位…
以下才是虛幻故事.............
有人問過騎士…你不難過嗎?看著摯愛的背影撲向王子懷中…
怎麼會不難過呢?擋在公主前面的騎士其實早就傷痕累累了,
但……..一開始不是早就宣示要永遠保護公主了嗎…..
一個稱職的騎士,不是一馬當先的往前衝,你要隨時注意四面八來的危險,尤其是守護公主的騎士,所以她總是落後公主一個身位,以防有突發狀況的發生…
公主有天轉頭望向騎士,「為什麼,你總是要在我的身後?」
騎士用跟公主相似的笑眼望向公主,堅定的回著:「因為,我是公主最堅強的後盾,不管公主遇到什麼困難或挫折,我,都會在您的身後。」
公主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守護騎士有這樣的信念,她相信了!所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開心的事情,第一個都會跟自己的騎士分享。
騎士跟著公主的喜怒哀樂情緒一起起伏著,雖然有著階級上的位差,但也不影響著她們的友誼,也許只有公主把騎士當成朋友吧?騎士心裡想,也是這樣一輩子也不錯….可是,公主總是會有王子的相伴不是嗎?
這天,公主似乎有點不一樣了…
鄰國王子帶著豐厚的禮物來向國王求婚了,在一次巧遇中,王子深深地被公主的美震撼了,回國後念念不忘,於是向父王提出婚約的要求。
躲在門簾後面的公主,看到了神采飛揚的王子後,又聽到王子提出婚約的要求,公主心頭小鹿亂撞,巴不得衝出去跟自己的父親說快點答應她,是阿,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
看著這樣的公主,騎士心痛了,每呼吸一次,心就跟著刺痛一下…但,又能怎樣?她只能望著笑著很幸福的公主,默默的在心裡立誓著:「請您一定要幸福!」
不久,兩人結婚了,結局會是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婚後,王子和公主過著甜蜜的生活,但,因為雙方的價值觀有所不同,比較強勢的公主往往任性的要求王子要替她作好多好多事,王子開始時覺得任性的公主很可愛,想要完成公主的所有要求,好景不常,王子開始嫌棄公主的任性,要她長大,不要在任性的要求所有事情都順她的意。
被王子兇的公主,轉過身,看著騎士依然在自己的身後守護,心突然感到安定~騎士還是守在公主身後,但王子卻開始嫌棄騎士的不識時務,總是擋在她跟公主之間,要求公主把騎士調離她們身邊,公主為難了,騎士是她的朋友阿,為什麼不接受她在自己的身邊?少了騎士,她能跟誰訴說自己的心事?有些事還是無法跟王子分享阿!公主為難的看著騎士,希望她給自己解答~
騎士看著公主左右為難的樣子,低頭不語…要放棄了嗎?抬起頭,依舊堅定的望向公主,輕聲說著:「會一直幸福下去的吧?對不起,無法完成當初跟您的約定,放手吧!就把我調離開吧!」
結果,公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守護自己的騎士調離自己身邊,以為這樣就會一直幸福下去,殊不知…
直到那天…王子移情別戀了,王子愛上了親王的女兒,硬著頭皮跟國王說要跟公主離婚的事情,國王望著這樣的結果,心裡不斷嘆氣…
看向公主,問著:「你的想法呢?」
公主悲泣的看著王子,說著:「難道,我不夠好嗎?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
王子用複雜的眼神看著公主,說著:「難道你沒發覺你真正愛上的人不是我嗎?我們的對話裡面總是有那個騎士的存在,所以我才百般刁難的要你把她調走,你知道嗎?」
被王子的話嚇到的公主,「不…不…不是的!!!
「好了!就這樣吧!你們分開吧!已經不相愛的兩人,在一起只是更痛苦而已~」看著兩人爭執的場面,國王說著。
就這樣公主跟王子分開了,但是騎士呢?公主回頭望去,那個空位變得好大好大~是阿!自己習慣了你的陪伴,從來也沒有看出你眼神中所要傳達的愛意,只一味的說著自己的心事,很痛苦吧~公主就這樣帶著遺憾直到老去~
而騎士呢?被調離的騎士,選擇到邊境去守護這個國家,怕看到熟悉的人事物會讓自己崩潰~
明明相愛的兩人,看不出也釐不清,最後徒留遺憾……….
我到底再打什麼?那只是在比喻千年不變的悲慘故事!
後來我在半睡半醒中所想到的一件事情。
找到屬於自己的騎士、屬於自己的王子,相信是大多數女孩子的夢想。
但倘若公主不再美麗,倘若公主不是公主…只是一個平常的農家女孩,
那麼,還會有騎士挺身相助、還會有王子義無反顧的前往嗎?
當然,有人會提醒我,別忘了我們有灰姑娘!沒錯,但灰姑娘擁有一樣
和公主相同的東西,那是怎樣的東西?
「獨特性」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為何拯救的都是公主,卻不是農家女孩?原因很簡
單,因為她是「公主」。他有著獨特的性質。她是一國之主的女兒,而
且故事中通常都會添加美貌、善良更凸顯她的「特別」。
但如果今天是一個,或者是數個農家女孩被巫婆、被惡霸、被惡龍給抓
走了,請問王子聽到了會不顧一切的搭往搭救?就算犧牲了性命也在所
不惜?相信你我心中都有個答案。
請認清,我們不是公主,而且與你相同一起等待王子與騎士降臨的人也
不計其數。所以請別在傻傻的等待未來的「他」會是一個王子,一個如
童話般的化身。不過雖然我們不是公主,但每個人都該有他獨特的王子
,只是這個王子不是為了拯救你而來,而是因你的獨特性而來。想吸引
到怎樣的王子,必先有怎樣的獨特性。想被公主般的呵護,那請先想想
為什麼那人會願意這樣呵護你?因為妳是她的女朋友,所以他應該;還
是因為妳的獨特性,所以他願意。
妳無法變成一個真正的公主,但是你可以變成「他」的公主。要成為他
的公主,妳與其他人不同的地點在哪裡?妳的獨特性在哪裡?
你無法變成一個真正的王子,但是你可以變成「她」的王子。要成為她
的王子,你與其他人不同的地點在哪裡?你的獨特性在哪裡?
這也許是我們有空可以好好去思考的事情。
生活不能沒有夢想和浪漫,更不能否定他們的價值。
但夢想與浪漫並不能代表不切實際,你(妳)是作夢、浪漫,還是只是不切實際的藉口..?
(白鶴蓮)
繼續閱讀…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喝酒的學問


有人問我, 你除了喜歡喝酒……你還會幹什麼?
我的天哪!
我都想笑了...
喝酒,要具備以下條件:
會聊天
會溝通
會算帳
會社交
㑹穩住
會看人
能熬夜
能早起
能受氣
懂捨得
懂政治
懂娛樂
懂情調
懂分寸
懂低調
受得了忙
守得住閒
還要會伺候人
只要是在酒桌混上3年6個月的。
估計不成精
也已經能看破红塵了。
你以為喝酒這麼容易啊?........
喝酒 -真的是學問啊!認真點。
繼續閱讀…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如何克服恐懼?




如何克服恐懼?
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死亡的方式和時間,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鑽石切割師 – 一個凡夫俗子的悟境之旅
麥克.費屈曼 (Michael Fischman)是納粹大屠殺倖存者之子,有著充滿挫折、不斷思考死亡的迷惘童年;對人生的質疑,讓他在追逐「披頭四」的青年時期放浪形骸,把迷幻藥和大麻當生活的一部分。
他進駐「麥迪遜大道」,當上奧美廣告公司的成功AE,只是一切又再度扭轉,意料之外的人生悄然降臨,他在誤打誤撞下成為靈性導師 ─「古儒吉」詩麗•詩麗•若威香卡─的好友和得力助手 。
在與大師的私下相處中慢慢體會到:惟有無條件的愛,才能帶來生命的圓滿實現與轉化。若威香卡是當世知名的人道主義者與千百萬人的靈性領袖,透過瑜伽、呼吸、靜坐的教學助人解脫壓力,找尋內在能量與和平的動力。
他設計的課程已在152個國家,讓3億7000萬人受益……與一位悟道大師成為好朋友,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而一個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和種種想法,又會和大師的智慧產生什麼樣的衝撞和火花?
闖進同志團體裡的印度上師
聖塔巴巴拉神奇的日子結束後,我們沿著太平洋濱海公路南下,參加我為古儒吉在洛杉磯安排、為期一週的公開演說。
他的第一個活動是到瑪莉安‧威廉森位於好萊塢西區的愛滋病友支援團體演說。我對帶古儒吉參加一個自己所知不多的活動感到略微緊張;加入這個支援團體的多數都是男同志,這也是我第一次直接與同志團體接觸。
由於迷路的關係,我們遲了幾分鐘才抵達會場,團體的會員很吃驚地看到留著一頭長髮和大鬍子、身穿一襲袍子的古儒吉走進來。瑪莉安的助理史帝夫禮貌地笑著,跟古儒吉握手致意。史帝夫的氣色看起來很健康,兩眼發亮,輪廓深邃的臉孔散發光采,他對古儒吉說,瑪莉安人在外地,無法參加今天的聚會。
史帝夫尷尬地笑著對會員說,瑪莉安告訴他主講人是一位「來自印度的聖者」,但他以為瑪莉安跟他開玩笑而沒有告訴任何人。會員們表情嚴肅,不認為史帝夫輕鬆隨意的介紹詞有任何幽默感。這個窄小的房間裡擠了六十五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正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著經驗分享。
房裡的人對這個打扮怪異的印度人毫無興趣,他們關心的是自己最切身的HIV或AIDS問題。我自認該為這個聚會負責,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把他們的焦點轉移到古儒吉身上。
我緊張地朝著古儒吉瞄了一眼,擔心他會認為我能力不足,但他神情自若,絲毫不受現場氣氛的影響。我暗自希望他會做些什麼改變這個情勢,但他只是安靜地坐著,用充滿愛的眼神微笑地注視著他們,接著,我詫異地看到他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心理醫生!他前傾著身子,開始對這個團體講話。
「哈囉,我的名字是若威香卡。我來自印度的班加羅爾,今天來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東方的思想,也許能幫助你們處理AIDS的問題。你們先做個自我介紹,接著再來談這個知識如何?」如何克服恐懼?
古儒吉叫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再請他們做簡短的自我介紹。他們的語氣中明顯地帶著憂傷和恐懼。一個叫唐的年輕人說,他前幾天才發現自己得了AIDS。唐的神情憂鬱、沮喪,他削瘦的臉龐使深陷的眼窩像兩個無底洞,他的頭髮凌亂油膩,幾天沒刮的鬍鬚蓋住了大半張臉──自從收到檢驗報告後,他這幾天都寢食不安地活在死亡的恐懼裡。
唐望著古儒吉,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古儒吉點點頭說道:「人的一生中,有一件事是必然的──每一個人都有死亡的一天。沒有人能逃避這個事實,唯一的差別在於有人死得早一點,有人死得晚一點。病人會死,醫生也會死;僕人會死,國王也會死……這是一個人人都免不了一死的地方。」
我快速地掃瞄一下房間。我認為古儒吉談死亡這個話題,會讓所有人感到害怕,但這些人好像著了迷似的聽他講話,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對他的談話感到興趣。我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注意到他的存在了,我安排的這一場聚會總算沒有一敗塗地。
「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死亡的方式和時間,」古儒吉繼續說道,「第三世界的人活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那裡有水災、饑荒,甚至有瘟疫。颶風會摧毀他們的家園,甚至把房子連根拔起,但那些人還是微笑著享受生命帶來的一切。」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檢測結果是HIV陽性反應的人,與別人唯一的差別在於他們的壽命也許比較短暫。不是嗎? 對這個結果的恐懼會影響整個生理系統。因此,如何克服恐懼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一個擺脫了恐懼、罪惡感和憤怒而變得更清明的心智,會對身體產生療癒的效果。」
這時候,始終全神貫注傾聽古儒吉講話的唐舉起手來。「死亡的恐懼讓我整個人癱瘓了,」他的語氣顯得有些急迫,「我要如何克服這種恐懼?」
觀照你的恐懼
「首先,」古儒吉平靜地說,「你要學習觀照,觀照你的恐懼。恐懼來襲的時候,你會發生什麼情況? 你的胸部會生起一個覺受。觀照這個覺受,深入這個覺受。你知道嗎?心智中的每一種情緒,都會在身體上製造一個相對應的覺受;當你觀照身體的覺受時,被觀照的覺受就得到釋放並因此消失,心智就會變得清明了。」
歸屬感
他的語氣流露著親切和關懷之情,而且他是對整個團體講話。「如果觀照恐懼很困難,你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做到,那麼你可以試另一個方法──歸屬感。你屬於神、屬於這個宇宙、屬於某一個力量。知道『神在照顧我,神性在照顧我』這種歸屬感會是處理恐懼較為簡單的方法。」
看到萬事萬物的無常
「如果歸屬感也建立不起來,」他繼續說道,「那就要看到萬事萬物的無常。你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在改變,你抓住任何事物。萬物來來去去。你的情緒會改變、行為會改變,圍繞著你的世界也在改變。看到萬事萬物的無常,你就會從這一份明白裡獲得力量,恐懼就會消失。」
「恐懼來自你對人事物的執著」,他解釋道,「來自你的執著和不願意放下。你這一生中,沒有一件事是可以執著的。有朝一日,你必須對一切說再見,絕絕對對的每一個人事物,包括你自己的身體在內。這一份覺知就足以在你的內在引發一股龐大的力量。」
房間裡的焦點變得更強烈了,所有的眼睛都盯著古儒吉。我想起了自己對死亡和化滅的恐懼。透過對心靈源頭的關注就可以挽回健康,」古儒吉進一步解釋道,「純淨的意識就是純淨的愛,愛是這個地球上最有效的療癒力,它就是你自然的本性。愛不只是一種感情,它是你的存在本身,愛是構成你的元素,你必須擺脫恐懼和焦慮才能知道這一點。」
後排有人舉手,問古儒吉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他們經驗到這個愛。
「我在『生活的藝術 』課程裡教導淨化呼吸法,」他說,「在做淨化呼吸時,你能夠到達身心深處,體驗內在的本我。然後你會理解你的本我是如何擴散到肉身、情感與思考中,並看到它如何影響健康。。做完淨化呼吸的人都會感到自己更能處於存在的核心,也會感到更大的自由。」
一個叫巴勃的中年男子打斷古儒吉,直截了當地問道:「這種技巧能治好我的病嗎?」「梵文的(swasthya)健康,其實就是安住在自性裡的意思,」古儒吉回答他,「健康就是處於存在的核心的意思。當心靈擺脫了恐懼、罪惡感和憤怒以後,它就會變得更處於存在的核心,這樣的心靈就能夠治療身體上的任何疾病。
我們的意識裡有一股龐大的力量,當你真正處於存在的核心的時候,任何事物都無法干擾。你把一顆小石頭丟進池塘裡,池塘就會產生很大的波動;然而,你需要一顆更大的石頭,才能在湖裡掀起大波大浪。不過,海洋卻不受任何事物的干擾,即使群山峻嶺崩坍在海裡,海洋仍然保持如如不動。」
梵文的健康,其實就是安住在本我裡的意思。
房間裡的氣氛改變了,每一個人似乎都放鬆了很多,微笑取代了他們臉上緊鎖的眉頭。古儒吉說,我們會在幾天內舉辦一個特別課程,好幾個人立刻表示要來參加。
會談結束前,有一個人要求古儒吉帶領他們一起禱告和靜心。古儒吉微笑著請大家閉上眼睛,他先唱誦一段梵咒,接著便帶領我們做靜心。靜心才剛開始,我就迷失在一團燦爛的金色虛空裡,這是一次威力十足的靜心經驗。
我睜開眼,發現這個團體的其他人也進入了一個深沉的狀態裡。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眾人紛紛睜開眼睛,從靜心的狀態裡出來。巴勃,看起來像一個六十年代的「遺族」( throwback ),穿了件綁染的T恤、一條褪色的牛仔褲,胸前掛了一條有和平墜子的白金項鍊,顯然就是古儒吉的頭號粉絲。古儒吉演講剛結束,就一馬當先地衝到前面,陪在他的身邊,一直到我們上車為止 。
繼續閱讀…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父親節快樂!


Liu Chin Hsing


雨...

滴答...滴答..

雷雨交加,

清晨飄送故鄉的風,

加深對父親的遙念。


寺廟虔誠的祈禱聲....

聲聲傳送心中祝福,

句句是對菩薩的念,

聲聲是對父母的心。

敬愛的爸爸

父親節快樂!
祈祝~

天下父親...

母兼父職的媽媽...


菩薩眷顧

送去...

滿滿溫馨與祝福
父親節快樂!
繼續閱讀…

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不一樣的老子





51 章節 要訓練孩子,尤其是忍受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產生萬物,萬物內涵德行,物體塑造外型,趨勢成就事物。所以萬物沒有不尊敬「道」和珍貴「德」,不可命令「道」和「德」,而要遵循自然。
什麼叫遵循自然呢?道產生萬物,萬物內涵德行之後,我們要養大他、敎育他、挫折他、訓練他、愛他、保護他。
但是千萬記得:
我們只是生他的人,卻不擁有他,這就是「生而不有」;
我們為他的付出和犠牲,萬萬不可以拿來說嘴,還自以為多偉大,尤其在他面前,這叫「為而不恃」;
等他漸漸長大,就要讓他慢慢自己做決定,並且要尊重他的決定,即便你明知道他的決定必然失敗都必須要尊重,因為他年輕,犯錯是他的特權,這叫「長而不宰」。
這樣的道理很奧妙,所以叫「玄德」。

本章讓我想到紀伯倫的一首詩: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先知.論孩子》紀伯倫

人以為生了孩子,就擁有孩子的所有權,愛、恨、虐、殺全都來了,反正孩子是我生的,都要聽我的。孩子若有什麼成就,就說自己敎養有功,沾沾自喜。

其實,我們生的孩子並不是我們的,我們只不過幫「道」代管而已,這就是「生而不有」,要照著「道」來敎育小孩。老子一再強調「道生之,德畜之」就是這個意思,他可沒說「人生之」。

精彩的來了,老子用「故 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把他的敎育理念濃縮在短短一句話中。「亭之毒之」最容易誤解:「亭」就是「停」,是挫折,很好理解; 「毒」是訓練,古代免疫醫學的做法之一就是讓人體吸收輕劑量的「毒」,如此可以對「毒」產生抗體,增加對「毒」的免疫力,所以我翻譯成「訓練」。我們雖然 要關愛小孩、保護小孩,但是也要訓練小孩,尤其是忍受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

東晉葛洪(西元284-364)寫的《肘後備急方》中的「療猘犬咬人方」,敎人被狂犬病的狗咬傷後,殺死那只狂犬,把牠的腦組織敷貼在被咬的傷口上,便可以防治狂犬病,「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狂犬的腦中含有大量狂犬病病毒及病毒抗體,這種就是古代免疫學「以毒攻毒」的方法。

歷來老子的解經者不知其原理,翻譯「毒」這個字千差萬錯,讀者千萬小心。

「生而不有」之後,我們做父母的若要幇孩子做任何事,都是自己「歡喜做,甘願受」,千萬不能用來「證明」我們真的愛孩子,這叫「為而不恃」。

我見過一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媽媽特地提早下班趕過來看你表演,還差點被機車撞到,都是為了你,難道這樣還不能證明我愛你?你為什麼還這樣不聽話!」拜託千萬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愛」只能被「感受」,從來就不能被「證明」。

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父母要明白應該要把做決定的主權交還給孩子,就算知道在他會掉進前面的坑洞中,若他執意要走,也得要忍著心讓他跌倒一次,然後讓他學習再靠自己爬起來,不要總是企圖主宰孩子的決定,或幇孩子安排好所有事情,這就叫「長而不宰」。

繼續閱讀…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尊重

別人尊重你,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
——倉央嘉措
一家生意紅火的蛋糕店門前站著一位衣衫襤褸身上散發著難聞氣味的乞丐。旁邊的客人都皺眉掩鼻,露出嫌惡的神色來。夥計喊著‘一邊去,快走吧。’乞丐卻卻拿出幾張髒乎乎的小面額鈔票小聲地說:“我來買蛋糕,最小的那種。”
店老闆走過來,熱情的從櫃子裡取出一個小而精緻的蛋糕遞給乞丐,並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說:“多謝關照,歡迎再次光臨!”乞丐受寵若驚般離開,要知道他從來沒有受過如此殊榮。
店老闆的孫子不解,問道:“爺爺,你為什麼對乞丐如此熱情?”
店老闆解釋說:“雖然他是乞丐,卻也是顧客呀。他為了吃到我們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長時間討得的一點點錢,實在是難得,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
孫子又問:“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
店老闆說:“他今天是客人不是來討飯的,我們當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我們一定要記住,要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他是一個乞丐;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小孩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這個店老闆就是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堤義明坦言,當年爺爺對乞丐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裡,後來曾多次在會上講到這個故事,要求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
可以想像,這裡的“尊重”絶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這樣的尊重絶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響;惟其如此,才最純粹最質樸也最值得回報。
心寬一尺路寬一丈,敞開心胸善待所有人。無論是你喜歡的還是討厭的,無論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敵人,都要尊重他們,這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繼續閱讀…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台灣百岳山脈景觀

本輯係記錄台灣 3000公尺以上高山、湖泊共140多張之美景。拍攝技術一流,取景優美;設有自動翻頁及文字說明選擇!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3347542292749582834/Taiwan3000m#slideshow/5467635095055025282

若有人問你:「台灣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幾座?」大部分的人會回答10~100座不等。

當他聽到答案是268座時,都會驚訝覺得:「不可能,沒有人告訴過我,電視或報章雜誌也都未曾看到過。」

這也難怪,因為荷蘭.明鄭.清帝國都沒有統治過台灣廣大的.超過一半的山地,即使日本也是到1915年才統治包括高山的整個台灣。

日本之後的國民政府並沒有宣揚台灣山地的廣大,反而一再強調台灣是「彈丸之地」,即使到現在還是有雜誌書籍形容台灣很美,是蝴蝶的故鄉,或說台灣像是前途不定的風中之葉。

這些種種原因都讓大家不易知道台灣單單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68座,是世界少有的。

這麼高大的山與森林不去觀察與思考,偏偏只想到蝴蝶與落葉,當然沒有辦法感受到台灣的神奇美妙。

日本的富士山高 3776公尺,聞名全世界,但是日本全國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只有十餘座;英國有高地,但實際上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完全沒有;電影魔戒全景在紐西蘭拍攝,片中的高山雪景讓全球觀眾著迷,然而紐西蘭的最高峰Cook山高 3744公尺,全國高過 3000公尺的高山共20餘座。

這樣比較大家就會了解台灣268的偉大了!

台灣268不但高大,夏天還會開滿遍地花朵,非常美麗,很多是台灣特有的種類。此時站上台灣的屋頂,可以說是藍天不斷,高山連綿,花彩繽紛。

冬天的台灣268,很多有可能下雪,讓身在亞熱帶的台灣人民可以賞雪,親自品嚐高山白雪的滋味。

為什麼要提倡台灣268 ? 因為她能讓台灣人民看到真正的台灣,高大又美麗的台灣。讓台灣人民除了認真.聰明.善良以外,能夠每天像台灣268一樣,充滿自信。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3347542292749582834/Taiwan3000m#slideshow/5467635095055025282
繼續閱讀…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種放下~天地寬

楊俊珍的相片。

早些年我有個鄰居醫生,他很喜歡在自家的大院子裡種樹,但他很少給樹苗澆水,那些樹長得很慢;有一天我決定去拜訪一下那個醫生,問他會不會為樹苗長不快而感到擔心,他帶著一種自豪的口氣,給我講了他的絕妙理論。

他說如果老是給樹苗澆水,樹根就會習慣于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而且總等著輕易就能得到來自地面的水,因為他不常澆水,樹確實會長得慢一些,但這樣樹根就能向土壤的深處生長,去那裡尋找水份和養料;因此這些樹會有很深的根,更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他還告訴我,他每天都會拍打這些樹。

後來我搬到了國外生活。又過了幾年,我從國外回來,去看了看先前住過的地方。當我走近那兒時,發現了一片從前沒有的小樹林,那是一個風大和嚴寒的日子,街上的許多樹都被風吹彎了腰,似乎根本無法與嚴冬抗爭;而當我走進醫生的院子時,我看到了他的樹非常結實;樹幹幾乎紋絲不動,堅強地抵御著大風,看到這麼奇妙的結果,我思緒萬千......

每晚睡覺之前,我都會去看一下我的孩子? 我總是為他們祈禱,多數情況下祈求他們的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我想該是改變一下我的祈求的時候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日後的生活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生活中總會有疾風豪雨,不管我們情願與否。

能帶著深"根"成長,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給有孩子的人,為人父母者真是心有戚戚焉,還是想開點吧!

(網路轉載)
繼續閱讀…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親密關係中的五大法則


親密關係中的五大法
兩性關係中最基本的認識是什麼,是培養如何愛別人,還是要求別人如何愛自己?
本篇文章的講解是把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從自身上找,既不是追求對方的認同,也不是期望對方的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關係中找到給與自己的禮物。
===============================================
法則一:
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
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事實上,那些令你厭惡的人是在幫助你,幫你了解自己,讓你發覺你的陰暗面。
別人最惹你討厭、抗拒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跟一個人越親密,就越容易產生厭惡,因為他讓你看到了自己的真相。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等於是在發現你自己。
去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你也會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如果你覺得伴侶對你失去熱情,可能是因為你也對他失去熱情,
就像一位婚姻專家說的:如果我們的婚姻變得乏味,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乏味,
或更糟的是我這個人很乏味。
======================================================
法則二: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
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
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會懷疑別人的品德;
一個對別人不忠誠的人,也會懷疑別人對他的忠誠;
一個不正直的、不正經的人,就會把別人的任何舉動都“想歪”,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一個對別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會猜疑自己的女人。
經常遇到討厭的人,往往是令人討厭的人;
喜歡挑人毛病的人,其實自己才最有毛病;
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其實自己才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愛發脾氣,你就會認為別人常惹你生氣,每一件事都可能變成你憤怒的理由。
並不是說每一樣東西都是錯的,而是你會「投射」,你會把隱藏在自己內在的東西投射到別人身上。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同樣,別人對你說什麼,也反映了他們是誰及他們的內心世界。
他們批評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滿,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他們所批評的“那種人”。
當你內心走向良善時,你將停止批評別人和對別人的批評產生反彈。
一個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對他怎麼樣,他顯現出來的就只會是平和良善,
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
法則三:
你內在是什麼,就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
你對外排斥什麼,對內就排斥什麼。
===================================================
一般而言,那些與我們相處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們喜歡且接受的內在自我;
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則反映了我們不愉快且不接受的內在自我。
教雙方和諧相處,不如教他們讓自己內心和諧,那樣雙方自然會和諧;
教他們如何增進彼此感情,還不如教他們增進自我成長,那樣彼此關係自然會成長。
有人問「如何改善關係」,首先你要深入內在,
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否則你不但無法改善,而且會製造更多問題。
一個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內在的空虛得到填補,否則就不可能放下別人,也難以解放自己;
一個滿懷怨恨的人,除非內在憤懣的情緒得到抒解,否則就不可能停止怨懟;
一個愛嫉妒的人,除非內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較,否則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在思想的呈現
你如果「無法信任」自己,就很難信任別人;
你如果「無法尊重」自己,就很難尊重別人;
你如果「無法肯定」自己,就很難肯定別人;
你如果「無法接納」自己,就不可能接納別人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應出你與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
如果你與自己內在的情感糾結,那麼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糾結。
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
當伴侶們沒有了愛而彼此傷害,我不會告訴他們要如何努力愛對方,
而是要求他們先學會「愛」自己,因為傷害對方其實就是傷害自己。
我們吸引的關係,都反映出我們擁有的特質,以及呈現我們的內在自我
所以,不是要檢討你跟別人的關係,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關係。
======================================================
法則四:
你約束別人,自己也會被約束。
你越恨就越束縛,你越愛就越自由。
=======================================================
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同時也被掌控;如果你綁住別人,別人也會綁住你。
你想想看,當你控制別人,不准他們做這做那,那如果他們不照你說的話去做呢?你會怎麼樣?你就會不高興,對嗎?你的喜怒哀樂是由別人來決定,你認為他們是被你掌控的嗎?不,其實你才是被掌控的。
如果你在生命中不斷地回憶舊傷痛,你就是給了最初傷害你的人的力量。
那就是為什麼說,當你怨恨別人時,表示某種程度上,你也在怨恨自己。
你在鞭打別人,其實就是在鞭打自己。
你會發現,那些最難得到原諒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諒的人;
最難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 ====
法則五:
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課題。
如果你很欣賞,恐懼可以蛻變成愛。
==================================================
我們主要的人際關係,不斷地反映我們應該學習的課題是什麼。
無論是你的老闆、同事、部下、朋友、同學,還是你的父母、配偶、兒女、兄弟、姐妹、情人,
這些人擁有你所「不喜歡」的個性、想法和行為,往往都是你需要學習的部分。
他們會顯露你的「陰影」,會一再地重複你所厭惡的言行來讓你學習。
當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很氣那個人,但這是他的錯嗎?
不,他只是幫你把「發霉的陰影」拿出來曬曬太陽。
所以,以後當別人指責你的時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立刻去攻擊或反擊,你要開始反問自己,因為他們說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麼「當真」,對嗎? 你必須學會生活的藝術,將「排斥」蛻變成「接納」,將「恐懼」蛻變成「愛」!!
心探索
繼續閱讀…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媽媽

爸爸跟媽媽有什麼區別?
答案真是太完美了! 母親節快到了。
http://goo.gl/V7d9fW
(一定要看太好笑了)


爸爸扎辫子
转发吧!
祝全天下的家庭
幸福快乐!
转载请注明闽南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