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認知(perceiving)但不評斷(naming)

         

 


認知(perceiving)但不評斷(naming


 


節錄新世界靈性的覺醒-8:發現内在空間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f5182e0102dtqv.html


大多數人對於他們週遭的世界只是有個模糊的瞭解,尤其是當週邊環境對他們來說很熟悉的時候。他們腦袋裏的聲音奪走了大部分的注意力。


 


很多人覺得,當他們旅行和探訪不熟悉的地方或是國外時,會比較有活力,因為那時他們的感官覺受力,也就是經驗事物的能力,比思考佔有更多的意識。


 


他們會變得比較臨在。但有一些人,即使在那種情況下,還是完全被他們腦袋裏的聲音所佔據。


他們的認知和經驗被當下立即的評斷給扭曲了。他們其實哪裡都沒有去,只是他們的身體在旅行而已,他們還是在自己的老地方:腦袋裏。


 


其實這是大多數人的情況:一旦我們認知到了一些事物,我們就立刻讓小我(虛假的自我)來予以評斷、闡釋,和其他事物比較,決定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它,稱它為好或壞。這些人是被囚禁在念相和物體意識之中。


 


除非強迫性和無意識的評斷習慣能夠停止,或至少能覺察到它並且在它發生的時候就能夠觀察到,否則你在靈性上就無法覺醒。


 


我們的小我就是經由不停地評斷的過程而得以續存,成為那個不受觀測的心智。當它停下來,甚至只是當你覺知到它時,你就有了內在空間,而不會被心智佔據。


 


就近選擇一件物品——一支筆、一張椅子、一個茶杯、一株植物,然後用視覺探索 它,也就是說,帶著極大的興趣,幾乎是好奇地看著它。避免選擇一些有強烈個人色彩而容易回想起過去的東西,像什麼地方買的,誰給的等等。也避免任何有文字 的東西,像書或是瓶子,因為它們可能會激發一些思想。


 


不要緊張,放鬆但保持警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件物品上,注意它的每一個細節。如果思想升起了,不要陷入其中。你要注意的不是那些思想,而是在感知的這個動作。你能把思考帶到感知之外嗎?你是否能夠看著它,而腦袋裏不會出現批評、下結論、比較或試着理解的聲音?過了幾分鐘以後,讓目光在四周環視一下,那警覺的注意力會照亮你眼光所及的每一件東西。


 


接下來,試着聆聽現場所有的聲音。用前面看著四周的方式來聆聽。很多聲音也許是自然的——水、風、鳥,而有一些聲音可能是人為的。有的聲音也許很悅耳,有些不是。然而,不要去分辨好壞。允許每一個聲音如是存在,不要闡釋它們。在這裡,同樣的,放鬆而警覺的注意力是關鍵。


 


當用這種方式看和聽時,你可能會覺察到一個細微而且一開始根本注意不到的平靜感。有些人感覺到它像是在背景中的一種定靜。有些人稱之為平安。


 


當意識不是全面地被思想所佔據時,有一部分的意識就可以維持它無形無相的、不受制約的、原始狀態。這就是內在空間。


  


 


意識,傳統的說法是心靈(spirit),是無法用一般文字來理解的,而試着去尋找它也是徒勞無功。 



1 則留言:

  1. 其實這跟觀音法們有點像。。。。。。。晚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