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靈性成長要去往哪裡

    




靈性成長要去往哪裡




節錄--靈性成長要去往哪裡(傑克·康菲爾德)




也許,在這個特別的時代,“靈性成長”已經成了很多人關心的一件重要事情。那麼,靈性成長究竟要讓我們走向哪裡?而什麼樣的特質,稱得上是成熟的靈性呢? 


 


水果成熟時,自然會從樹上落下。在靈性生活中,如果時候到了,心就像水果一樣開始成熟、變甜。我們的修行會從青澀、艱難的成長期,轉變成在奧秘中安住,從信賴外在形式轉變為安住於內心。


 


靈性要求我們以誠實和勇氣看清真實的生活處境,包括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在週遭社會的位置。我們獨自或在團體中通過滋長的智慧和幻滅的經驗,開始放棄靈性生活和團體的理想化觀點,不再以逃避世界或拯救自己的方式。


 


靈性工作包括正當的關係、正當的生計、正當的話語,以及靈性生活的各種倫理面向。靈性在於我們是什麼人,而不在於我們追逐什麼理想;靈性不再是到遠方的印度、西藏或秘魯的馬丘比丘,而是回到家中。


 


這種靈性充滿了喜悅和整合,既是平凡的,也是覺醒的。這種靈性能讓我們在生活的驚奇中安住,這種成熟的靈性讓神聖之光照亮我們、穿透我們。




 


靈性成熟的特質:非理想主義&仁慈


 


成熟的心不會有完美主義,它安住在存有的慈悲中,而不在完美的楷模裡


非理想主義的靈性不會尋求完美的世界,也不試圖使自己、身體與人格變得完美


因此靈性生活並不是尋求收穫或成就,而是去愛和自由


在這種非理想主義的修行中,即使是無知和恐懼的行為,也能被神聖照亮、穿透,引導我們對一切之中的奧秘感到驚奇,而沒有批判和指責,因為我們並不是嘗試使世界完美,而是使我們對世上一切的愛變得完美。


 


仁慈


 


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仁慈,它是以自我接納為基礎


如果為我們曾有過的無知行為或仍留在我們心裡的恐懼而產生的罪惡感、指責或羞愧,無法發展出仁慈


瞭解開放需要慈愛的溫暖陽光。你不需要當好人,你不需要用雙膝跪行,穿越100里的沙漠,表示悔改。


你只需要讓身體這個柔軟的動物-愛其所愛


成熟的靈性


 


 

會反映出我們內心深處感恩與寬恕的能力


 


耐性


 靈性成熟的第三個特質是耐性。成熟的靈性瞭解覺醒的過程需要經過許多季節和週期,它要求我們作出最深的承諾,在心中坐定,並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敞開。


 真正的耐性不是為了要有所得,也不是為了任何成就。耐性能讓我們向超越時間的事物敞開。


佛陀談到要修行十萬大劫的時間,意思不是說要花上無窮的時間才能覺醒,而是指覺醒是超越時間的。覺醒不在於幾週、幾年或幾輩子,而是指現在就以愛和耐性打開自己,進入奧秘。


 


以最深入的方式來說,耐性就是瞭解我們尋找的是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它一直在那裡。靈性生活的成熟讓我們可以只是安住在這裡,安住在過去一直存在也將永遠存在的真理中。


 


活在當下


靈性成熟的第四個特質就是活在當下。靈性的覺醒發生在此時此刻的生活中。


禪宗傳統認為:“狂喜之後,就是洗衣服。”靈性的成熟不只會在超越中展現,也會在內心展現,想要讓神聖照亮、穿透我們的每一個動作。而在於這些經驗促使我們轉而注意自己化身為人,在人身中增長智慧、深化慈悲的能力。


 


就如阿姜查所說:“就算是超凡的經驗,除非能聯結到此時此地的這一刻,否則就一無是處,只不過是某種需要放下的東西。”


 


在當下時刻,成熟的靈性允許我們“言行一致”,彼此的行動、話語及碰觸好像在反映最深處的認識。我們會變得更有活力,更活在當下


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呼吸、身體和身為人的限制,都是神聖的一部分。


這種成熟會傾聽我們的身體,愛身體的每一部分,包括身體的愉悅和悲傷;它會傾聽心的聲音,熱愛心的感受能力。以這種方式活在當下,正是慈悲和瞭解的真正來源。


 


佛陀說:“只有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裡,帶著它的心,才會看見束縛和苦難;也只有在此,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脫。”


 


靈性成熟的第五個特質就是整合而體證的神聖感。


“整合”就是不在生活中製造切割的區塊,不劃分神聖與不神聖;“體證”是指在我們的言語和行為中重視靈性,否則,我們的靈性就沒有任何真正的價值


整合而體證的靈性修行包括我們的工作、愛、家庭和創造力


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的靈性生活。


 靈性的整合感使我們瞭解,若想把光明和慈悲帶進世界,就得從自己的生活開始


這種個人取向的修行方式,重視生活中個體和普遍兩個面向,尊重生命是生與死之間的無常之舞,也肯定我們獨特的身體、家庭和社會,以及個人的歷史,包括我們擁有的一切喜悅與悲傷。從這個角度來看,個人的覺醒是關乎所有生命的大事。


 靈性生活的實現不可能通過模仿,而須經由個人身為世上某個男子或女子的特殊天賦與能力來達成,這是真正的無價之寶。當我們能肯定自己獨特的天命,就能讓自己親身的生活成為佛陀示現的新形式。


 質疑


靈性成熟的第六個特質是質疑。我們並不是要採納一種哲學,或是盲目遵循一個偉大的老師或一條迷人的道路,而是要體認我們必須為自己而看見,這種質疑的性質被佛陀稱為“擇法”,也就是自己對真理的研究。這是一種發現真相的意願,沒有模仿,也不是追隨別人的智慧


在成熟的靈性中,可以看見許多自主的感覺,而不是對權威的反應,但這必須是由衷的體認:我們就像佛陀一樣,可以覺醒。成熟的靈性有一種深刻的民主精神,所有人都能在其中為自己找到神聖與解脫。



質疑使我們既能運用傳統的偉大智慧,向老師學習,成為團體的一部分,同時仍與自己保持接觸,能在非常尊重自己的整合與覺醒中看見真理、述說真理。這種質疑可能不會使我們對自己更加確定,但能讓我們對自己更加誠實,而靈性修行也能在這種精神中充滿趣味與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