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父母互動是最佳教材











父母互動是最佳教材

吳妮真

 

每年七年級的家政課中,當我使用繪本

《朱家故事》與學生討論家務分工時,

每上一個班,就會重新上演一次這樣的

對話:師:「那天……朱太太留下了

一封信,就離家出走了。」

 

一群學生「啊~誰叫他們太過份!」

 

師:「如果你是朱太太,

你會寫什麼給他們?」

「好,你說。」

 

學生:「我要離婚。」

 

第一次聽到學生的反應,著實讓我

嚇了一跳,學生對「離婚」二字,

竟是脫口而出的輕鬆,這些國中生

以為,只要朱太太跟朱先生離婚,

她就不用辛苦做家事。

 

當下,急著想導正這個想法,

便努力地請學生思考:

難道只能走離婚這條路嗎?

難道只要覺得不開心,

就直接離婚比較好嗎?

 

努力了一下子,恢復理性的孩子們,

終於願意靜下心來,開始提出這件事

是可以溝通的想法,也漸漸學習替

故事中的朱太太表達委屈的心情。

 

為什麼孩子這麼容易就把離婚掛在嘴上?

是不是他們看不見自己的父母

或周遭的親友為婚姻生活努力的模樣?

抑或離婚對他們而言,就像是玩

電腦遊戲一樣輕鬆?覺得快輸了,

按掉重來就不用面對挫折。



看不見父母相愛的一面?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是學生

對婚姻的失望。曾經有個小作業

是讓學生省思自己的家人關係,

一位小女生很憂愁地說她寫不下去,

因為爸媽整天吵架讓她受不了,

她不覺得有家真好,反而希望

父母趕快離婚。只是,婚姻這麼

不值得期待嗎?我告訴她,

每個人家裡都會有吵架的狀況,

但是吵架不代表感情不好,也有

可能是習慣用吵架來溝通。

 

聽在這位學生的耳裡,似乎可以

理解爸爸媽媽吵架的原因,只是她

還是深受其苦,而不認為他們家

可以擁有和諧,只因父母沒有

讓她感受到彼此有相愛的那一面。

 

在我未婚的時候,有個高中部學生

在下課時,很開心地來找我討論要

怎麼對心儀的男同學告白,她也

天真地問起我是否有固定交往對象?

我是不是因為很享受單身生活,

而不想要走入婚姻?

 

在一連串人生的問題中,我慢慢

釐清她所疑惑的部分。原來,她很想

要有一位男朋友,也很期待去愛人,

但是她看見自己身邊的長輩們在

婚姻上都不是很愉快的收場,所以

變得只想交男朋友,不想結婚。

 

她說,有人陪伴是好事,但有婚姻

的關係,似乎就變成一件蠢事。

儘快只要有男女朋友,就可以享受

愛與被愛的感受,但那都只會是

短暫的,想要延續親密關係,得要

在婚姻中做到。

 

因為婚姻是自己對自己與他人的宣告,

宣告自己只跟另一半有彼此互屬的關係,

宣告我想跟對方共度一生,互相分享、

分擔生活的點滴。

 

當然,進入婚姻關係也代表了法律

的保障。我很開心她能讓我有機會

告訴她,婚姻不只有她看到的那樣辛苦。

 

很多人在婚姻中挫敗,不代表婚姻

是不好的事,而是他們忘記婚姻關係

是要「經營」的。

 

學會婚姻中的相處之道,

就連吵架都可以吵得很有意義跟建設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