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辨識出內在空間】

         


【辨識出內在空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6bc7ca01019q6x.html




思想之間的空隙可能已經多少在你的生活中出現了,只是你還沒有察覺到罷了一個被經驗迷惑,並且被制約只會與有形世界認同的意識,也就是說,物體意識,一開始幾乎不可能覺察到空間的。它根本的含意就是,你是無法覺察到你自己的,因為你一直在覺察其他的事物。你一直被有形世界所攪擾即使看起來你好像覺察到自己了,你其實是把你自己變成了一個物體,一個念相(thought form),所以你覺察到的只是一個思想,不是你自己




當你聽說內在空間這回事的時候,你可能開始尋求它,然而,因為你是以尋找一個物體或是一種經驗的方式在找它,所以你找不到。這也是那些尋求靈性覺醒或開悟的人所面臨的困境。因此耶穌說:神的國的到來,沒有可供觀察的跡象,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或在那裡。因為看哪,神的國就在你們中間。”




如果能夠不把清醒的生活都花在不滿足、愁煩、焦慮、憂鬱、絶望或耗盡在其他負面的狀態中;如果能夠享受極其簡單的事物,像聆聽雨聲、風聲;如果能夠欣賞掠過天際的雲彩的美麗,或是有時可以一個人獨處,不會覺得孤單或是需要其他娛樂的心理刺激;如果可以不求回報地從內心深處對一個陌生人發出善意……那就說明了,無論如何的短暫,在從未間斷思考的人類心智中,有一個空間已經打開了。在這種情形下,你會感到幸福,而且有一種鮮活的平安感覺,即使非常的細微。這其間強度的差異可能很大,從一個好似背景般幾乎察覺不到的滿足感,到印度古聖賢所稱的“阿南達”(ananda) 一種本體的狂喜




因為你被制約只能去注意有形世界,除了以間接的方式之外,你可能很難覺察到它。比方說,在鑒賞美麗之物、欣賞簡單的東西、享受自己獨處或是以愛與和善待人的能力之間,是有一個共通點的。這個共通點就是滿足、平安、活力的感覺,這就是以上那些經驗所需具備的無形背景條件。




在生活中,當你能欣賞美、善並能辨識出簡單之物的優點時,請在你自身中尋找這個經驗的發生之處。但是不要用尋找外在事物的方式去尋找它。你沒辦法盯住它然後說,“現在我有了”,或是在心智層面去理解並且以某種方式來定義它。它就像萬里無雲的天空,是無形的。它是空間,是定靜,是本體的甜美,而且是無限地超越這些描述的話語的,這些話語只是指標而已。當能夠在內在直接地感受到它時,它就更深刻了。所以,每當你能夠欣賞簡單之美時—一個聲音、一個眼神、一個碰觸——當你能看見事物之美,當你能對其他人感到愛和慈悲時,感受一下內在的那個寬廣空間,它就是那個經驗的源頭和背景。






歷年來,很多詩人和聖人都觀察到了那份真實的快樂,我稱之為“本體的喜悅”。它都是在一些很簡單,而且看起來一點也不起眼的事物之中找到的。大多數的人都是忙碌地尋求在自己身上能夠發生一些重要的事件,但也因此而不斷地錯失那些看起來不重要,卻可能是相當重要的事物。德國哲學家尼采,在一個不尋常的深層定靜中寫道:對快樂而言,真的不需要太多!……其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事,最溫和的事,最輕柔的事:蜥蜴發出的沙沙聲,一回呼吸,一次眨眼,目光的一瞥,小小的東西成就最大的快樂。保持定靜吧!”






為什麼最小的事情會成就最大的快樂呢?因為真的快樂不是由事物或事件所引發的,即使剛開始看起來好像是這樣。那個事物或事件是如此地微細,如此沒有威脅性,所以只在你的意識中占了小小一部分,而剩下的就是內在空間,那個沒有受到有形世界影響的意識本身內在空間意識與你的真正本質是別無二致的。換句話說,這些微小東西的外相為內在空間留出了空間。而真正的快樂,也就是本體的喜悅,是從內在空間,也就是那個未受制約的意識本身散發出來的。想要覺察到微小的、安靜的事物,你必須要有個靜默的內在,高度的全神貫注是必要的。保持定靜,看,聽,保持臨在。






還有一個找出內在空間的方法:對有意識保持覺知(become conscious of being conscious)。說或是想:“我本是(I am)”,而不加上任何東西。對那個隨“本我”而來的定靜保持覺知。感受你的臨在,那個赤裸的,原始的,未遮掩的存在本體(beingness)它不會受到年幼或年長,富有或貧窮,好或壞,或任何其他特質的影響。它是那個孕育所有萬物、所有生命形式的廣大源頭。






2 則留言:

  1. 師兄:早安吉祥!新的月份開始!新的一週!祝福 元氣滿滿!心想事成

    回覆刪除
  2. 大門的上方唷...開開玩笑..莫生氣唷..
    [版主回覆04/01/2013 12:55:02]大門上方有燕子窩...
    沒看到蚊子停在上面說...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