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他人無法帶給你光明-2





他人無法帶給你光明-2


點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徹



因此,不帶有任何權威性的觀察,亦即完全自由地進行觀察,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這意味着我們一向熱衷追求各種經驗的那份慾望,必須徹底止息下來。我會告訴你理由是什麼。每天我們都在經驗各種事情。這些事情一旦被腦子存檔下來,就會變成我們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又會扭曲我們的觀察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名基督徒,那麼你已經受制於兩千多年來的基督教理念、信仰、教條、儀式和救世主,而你對這些事都會生起想要經驗的渴望。你一定會去經驗這些事,因為這就是你的侷限。在印度,人們信仰的神起碼有好幾百個,他們已經受到了這些信仰的制約,所以自然會看到這些神的幻象,因為他們是循着那份制約去看的。




當我們對自己的世俗經驗感到乏味時,我們就會想要別種的經驗,譬如宗教經驗或是靈視經驗等等。你一定會依循過去的歷史背景而發展出靈視或其他的通靈經驗,因為你已經受到了制約。你要十分留意這一點,並且要看見經驗之中所蘊藏的含義。



經驗之中到底蘊藏了什麼東西?經驗之中一定有一個經驗者。這名經驗者就是他所渴求的慾望、他被教導的一切事物以及他的侷限。他十分渴望能經驗到他所謂的上帝、涅等等。如此一來,他一定會經驗到這些東西,但是“經驗”暗示着“認知”,而認知又意味着你已經知道了。因此被你認出的那個東西不可能是新的,一個需要經驗的心其實是活在過去的,它永遠不可能瞭解那個原創而又嶄新的東西。因此你必須擺脫掉想要去經驗的那份渴望。



這種形式的冥想過程是充滿着艱辛的,而我們卻希望生活能輕鬆、愉快、自在。每當困難產生時,你必須全神貫注地面對它,但是你卻說:“這條路不是我要走的,我要走的是另一條路。”



所以,請觀察你的恐懼、你的享樂、你所有的痛苦,以及生活裡關係互動之中的複雜面向


你要非常仔細地進行觀察。“純然的觀照”意味着沒有一個觀者的存在,因此也就沒有所謂的壓抑、否定或接納,而只是單純地看著你的恐懼。


只要一有恐懼,一定會有扭曲。當你在追求享樂時,追求的本身也是造成扭曲的因素之一。心中有痛苦也是一種負擔。因此當你的心在觀察時,它必須放下這些問題,去體悟日常生活之中關係互動的真相


這是非常難辦到的事,因為我們的關係都奠基在我們對彼此所抱持的刻板印象之上。只要有一個製造刻板印象的人存在,這個印象製造者一定會阻礙兩人產生真正的關係。在深入探索冥想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這一點才行,因為這就是很少有人能正確冥想的原因。



所有的冥想體系都主張你要日復一日地練習某種方法來控制念頭,因為念頭正是干擾我們靜心的因素。但是請深入觀察一下那個掌控者到底是誰?你發現控制念頭是很重要的事,於是你說:“我要試着去控制它。”可是念頭卻一再地溜掉了。你花了40年的時間企圖控制念頭,可是它每一刻都不被你控制而溜掉了。因此你必須問自己,到底誰是那個掌控者?為什麼要如此費力地控制念頭?這代表有一個念頭想要溜掉,而另一個念頭卻說:“我必須控制它。”這兩者之間不斷地產生掙扎、爭鬥和衝突。我們必須問自己,那個掌控者到底是誰?那個掌控者難道不也是一個妄念嗎?那個在企圖掌控的念頭告訴自己說:“我必須控制另一個念頭。”亦即某個分裂出來的碎片正在企圖操控另一個碎片。



重點是要認清,存在的只有思維活動,而不是思想者與思想同時存在,或是思想者控制了思想。因此,存在的只有思維活動。我們真正要關注的並不是如何控制思想,而是思維的整個過程。思想為什麼要停止?如果存在的只有思想,它為什麼要停止?思想是一種活動,對不對?思想就是一種落入時間的活動,這種時間的活動能不能停止?這才是真正的重點,而不是如何才能止念。一般的宗師一向重視止念的工夫,但只要一想控制什麼,一定會產生衝突、壓抑和費力的感覺。而且一有壓抑,所有精神失常的舉動都會產生。



我們的生活之中有沒有可能不帶著任何掌控性?這並不代表你可以為所欲為,或是任性隨便。在你的日常生活之中,你有沒有可能不懷着任何心理上的掌控性?你是可以辦到的。然而我們根本不認識毫無掌控性的生活是什麼情況我們只懂得掌控。只要一有比較之心,掌控的慾望就生起了。我拿自己與你相比,我發現我很想跟你一樣,因為你比較有智慧,比較聰明,比較有靈性。我很想跟你一樣,因此我費力地想達到你的狀態。但如果心理上沒有任何比較的活動,又會發生什麼事呢?這時我就只是我罷了。這時心中不再有想要變得“更好”的念頭。較量的活動如果停止,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是不是因為我把自己和你比較了一番,才會認為你是聰明的而我是愚笨的,但是讓我變得愚笨的,不就是“愚笨”這個形容詞嗎?



你去美術館看畫展時,自然會做比較,看看哪一幅畫得比較好。我們所受的傳統訓練就是如此。在學校裡,我們總要求自己必須贏過別人。整個考試制度就是在比較和費力地學習。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你一旦理解了度量的活動,並且認清了它的虛妄性,你自然會看見當下的真相,這時你的心裡只剩下了“真相”。你一旦擁有了能量,自然會看見“真相”。以往你的能量一直消耗在比較之中,現在你終於擁有了觀察當下“真相”的精力。如此一來,真相才能產生立即的轉化。



因此思想早已把自己分裂成掌控者與被掌控的對象。然而存在的只有思想的活動,並沒有掌控者與被掌控的對象之分。思想即是落入時間的度量活動。它能不能毫不費力地自然止息下來?如果我費盡心力把它控制下來,它還是會不停地活動。把思想者和思想一分為二的,正是我的一種自欺傾向。因此存在的只有思維活動,而思想者原本就是思想本身。如果思想者不存在,思想也就不見了。因此,這個落入時間的思維活動能不能停止?換句話說,時間感能不能靜止下來?



時間即是過往的一切,未來則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未來,也只是過去與現在相遇,然後稍加變更再延續下去。這整個時間的活動——也是一種經驗的活動或已知的活動——必須靜止下來。除非你能從這個活動之中解脫出來,否則你是無法觀察到嶄新之物的。這個活動必須停止,但是你又不能運用意志力來控制住它。你也無法透過欲求來止息它,因為結果還是落在妄念、意象和感官的範疇之內。那麼思維活動要如何自在、輕鬆而又愉悅地靜止下來呢?



你有沒有放下過某樣能帶給你高度享受的事物——在當下立即放下?你有沒有做過這件事?我指的不是那些會帶給你痛苦的事,因為那些事正是你巴不得立刻放下的。我指的是能夠帶給你巨大快感的事。你有沒有試着去做過?毫不費力地立刻放下。


過往的一切就是我的歷史背景。我們一向是活在過往的記憶裡——某人曾傷害過我,某人曾告訴過我某些事——我們的整個人生都花在回憶過往了。當下所發生的事變成了我們日後的記憶,而記憶又變成了過往的歷史。因此我們一向是活在過去的記憶裡,而這個屬於過去的記憶活動能不能停止呢?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