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發現我們內心最隱秘的角落之旅

發現我們內心最隱秘的角落之旅



 











 



克里希那穆提:



發現我們內心最隱秘的角落之旅!

克里希那穆提:
在這個世界上,你看到了太多的苦難、窮人、餓殍,人們住在貧民窟、住在欠發達國家,那裡的人們病痛纏身、流離失所。在這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苦難——人類四分五裂的苦難,戰爭。你知道人類的苦難,對嗎?

你看到這些苦難,你深深感受到這些苦難,你明白這些苦難,人類內心的苦難,還有外部世界的苦難。
你必須要有所行動,你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你不能只是說,好吧,世界就是這個樣子,這是不可改變的人性。

你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必須要超越這個問題。
我們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智慧,只有你不依賴任何人,你直接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才擁有智慧。

研究自己並了解你自己是什麼,是你的責任。有這種愛的時候,你的行為就會從它的純淨中誕生。


這些聽起來也許很難,但實際上不難。我們忽視了生命的這一面。我們太關心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娛樂,我們的重要性,以致於忽視了巨大的愛之美。
重點應該放在心理自由上而不是獲取知識上,儘管獲取知識是必要的。這自由不是孩子們可以為所欲為,而是幫助他們理解自己反應和慾望的本質。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已知裡,就沒有什麼東西是新鮮的,獨創的,不被思想污染的。思想就是已知。

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是不斷積累知識,那麼我們的頭腦和心靈就會變得機械,就失去了來自未知的無限生命力。有連續性的知識,永遠都是有限的。這種連續性的終結,也就是時間的終結,就是永恆的盛放。

這就是你為什麼必須得到完善教育的原因,也就是說,你必須有幫助你突破文明窠臼的老師,你才不會變成一架持續操作的機器,而是變成一個心底有一首歌、快樂的、富於創造力的人。思想所想的被看作了真實,但這不是真理。美從來就不是思想的表達。鳥兒不是由思想製造的,所以它很美。




愛不是由思想所塑造的,如果是的話,那麼愛會變得完全不同。對智力和它的崇拜是由思想製造的一個“真實”。但它不是慈悲。思想製造不出慈悲,思想會將慈悲做成一個真實的東西,一個必須的東西,但這不是慈悲。思想就其本質而言是片面的,所以思想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片面的充滿分岐和混亂的世界上。所以知識是片面的,不論它堆積的有多高,一層又一層的,但是它仍然是片面的,破碎的。

思想可以將某一東西湊合起來名曰“綜合”,但是這亦然是片面的。科學一詞意味著知識,人類希望憑藉科學他可以被改造成一個健全的,快樂的人。於是人類正在急切地追求有關這個世界和他本人的方方面面的知識。知識不是慈悲,沒有慈悲知識只會孳生傷害和難以形容的痛苦和混淆。

知識無法給人帶來愛,知識只會創造出戰爭和破壞性的工具,但是不會給人的心靈帶來愛或是思想上的安寧。要意識到這一切,就必須要採取行動,不是建立於記憶或是范式上面的那個行動。愛不是記憶,不是一個快樂的回憶。慈悲,愛,沒有自我這個中心。
培養完整的頭腦,而不是頭腦的一部分。
當培育完整的頭腦得以實現時,就有了完整的行為,其中沒有衝突。這樣的一個人是一個好的,慈悲的人。

只有內在的品質才能帶來真正的行動,真正的行動不是依據觀念而產生的。這就是你為什麼要有強烈感受的原因,你必須要有熱情和憤怒的感受,你要觀察它、玩味它,弄清楚其中的真相。如果你只是壓抑它,如果你對自己說“我一定不要生氣,一定不要感覺熱情,因為這是錯的”,長久下去,你會發現自己的思想被固定在某種觀念中,你會變得非常膚淺。

你可能非常聰明,具有百科全書般的知識,但是如果你沒有強烈的、深刻的感受力,你的理解力就像是一朵沒有香味的花朵。我們人類已經在貪婪、嫉妒、爭鬥、猜忌、期盼和絕望中存在了數百萬年,偶爾閃現一點歡樂和友愛。

我們是仇恨、恐懼和溫柔的奇異混合體。我們既暴力又和平。外在已經從牛車進步到噴氣式飛機,而心理上個人根本沒有改變,而整個世界的社會結構就是由這些個人創造的。

外在的社會結構是人際關係心理結構的結果,因為個人是人類的全部經驗、知識和行為的總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整個歷史的倉庫。個人就是整體人類。整個人類的歷史就寫在我們身上。

你生活在這個競爭性的文化之中,它渴求著權力、地位、聲望、名譽、成就和其它所有的東西,觀察一下你的內在和外在到底在發生什麼。觀察你引以為傲的成就,觀察這個你稱之為生活的整個領域,在每一種形式的關係中都存在衝突,滋長著仇恨、敵意、殘忍和無盡的戰爭。

這個領域,這個生活,是我們全都熟悉的。因為不理解這巨大的生存鬥爭,我們自然會害怕它,以各種各樣狡猾的方式逃避它。我們也害怕未知的東西,害怕死亡,害怕未來。我們既害怕已知的又害怕未知的,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沒有希望,而因此產生的每一種形式的哲學和神學觀念都只是對真實的逃避。 (編者:這點有些異議)

所有通過戰爭、革命、改革、法律和意識形態帶來的外在變化完全沒有改變人和社會的基本性質。
生活在這個極度醜陋的世界上,讓我們自問,這個基於競爭、殘暴和恐懼的社會能不能停止?

不是作為一個智性上的概念,不是作為一個希望,而是作為一個事實,由此心變得清新和天真,產生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我想,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同意這個最重要的事實——我們,作為個體以及人類,無論生活在什麼地方,屬於哪種文化,都為整個世界的情形負有完全的責任——那才會發生。

那麼你了解到你不能依賴任何人,沒有嚮導、老師和權威,只有你自己——你和他人、和世界的關係——沒有別的了。當你認識到這點,或者引起巨大的絕望,進而玩世不恭;或者面對這個事實——你,而不是任何別的什麼人,對這個世界,對你自己,對你的思想、感覺和行為負有責任——那麼所有的自憐就會消失。通常我們慣於責備他人,那隻是自憐的一種形式。

那麼,你和我能否不受任何外在影響,不接受任何勸導,毫無對懲罰的恐懼之下,在我們存在的深處,產生一種徹底的革命,一種心理上的轉化,由此我們不再有殘忍、暴力、競爭、渴求、恐懼、貪婪、嫉妒和所有我們本性中顯現的那些構建了這個我們每日活在其中的腐敗社會的東西?

所以現在我們要一起來探究自己——並不是在你閱讀的時候有一個人在解釋,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他——而是一起進入發現我們內心最隱秘的角落之旅。做這樣一個旅行我們必須輕裝上路,不能背負看法、成見和結論——所有那些我們過去兩千多年收集的舊家具——的重擔。

忘記你知道的關於自己的一切,忘記所有你曾經對自己的思考,我們要像一無所知似的開始。
昨天晚上下了大雨,現在天空開始放晴,這是嶄新的一天。讓我們迎接它,好像它是僅有的一天。讓我們共同踏上旅程,將所有昨日的記憶拋在腦後,初次開始了解我們自己。






來源:http://hi.baidu.com/6677989898989/item/1bd564cf9da4eb0ac710b20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