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侯文詠:是的,我會讓孩子去當掃地工

                 











侯文詠:是的,我會讓孩子去當掃地工
教改愈改愈亂,除了執行面,其實更根深蒂固的障礙是--

整個社會與家長的價值觀,仍是單一的升學主義,無法接受真正的多元價值。

但是,仍有一些家長,以足夠的智慧與勇氣,去反省社會競爭的價值觀,

而幫助孩子從學習中獲得自信,學習自立:

總是「第一名」的聯考勝利者、棄醫成為專業作家侯文詠,

又如何教孩子摸索人生的路?
文/宋秉忠
原刊登於《天下雜誌》283期


寫過暢銷二十萬本的《白色巨塔》,探討權利結構的醫生作家侯文詠,最近又推出長篇小說《危險心靈》,這次他探討的是台灣的教育問題。他將自己化身為一個十五歲的國中生「謝政傑」,提出了他對現行教育體制的質疑。

台大醫學博士、擔任過總統醫療小組成員,到了三十五歲辭職、專心寫作時,早已名利雙收。別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目標,侯文詠在三十五歲以前就達到了。他無疑是聯考制度的受益者。

但是侯文詠說:「我是聯考的勝利者,但是那個聯考是不對的。」

侯文詠認為「那個聯考」下的教育制度,教孩子去「競爭」、去「贏得外在的成就、分數」。像現在五、六年級的小孩就懂得爾虞我詐,明明有看書,卻要騙同學說沒有看,就是怕同學的成績超過自己。

而孩子的態度來自家長、來自社會崇拜名氣、金錢、地位的價值觀。侯文詠點出,即使聯考取消了,推出了很多新方案,但是教改還是要去面臨這個文化限制,就是社會和家長這種功利的價值觀。

從文化限制解脫
在寫這本書的一年過程中,侯文詠跟很多的家長與學生接觸,感受到教育會搞成這樣,就是無力對抗背後的文化限制。「若是文化本質還是單一價值競爭的話,多元發展就會變成多元競爭,什麼都要學、都要補,」侯文詠說。

侯文詠認為,教育孩子,家長的位置不應是在「前面」,而是應該在「後面」,也就是不要幫他設定好方向,而是應該讓他們自己摸索、學習、體會。而家長要觀察他們,需要的時候,再適時的引導。

中研院長李遠哲曾說,他在美國時,替他理髮的是一位柏克萊大學畢業生,以此說明「職業無貴賤」。

侯文詠贊成李遠哲的看法。因此若是有一天他的小孩要去當美髮師,他只要確定小孩並不是在逃避功課,而是真的對那個職業有興趣,他絕對不反對。

侯文詠的大兒子在小學時,有一天突然表示不想寫功課。侯文詠說:「好,我幫你向老師求情。」兒子又說不寫功課,怕同學笑,侯文詠說:「我寫信給所有同學家長,叫他們的孩子不准笑你。」

孩子天天煩著不想讀書,侯文詠和太太幫孩子找到一份在印刷廠掃地的工作,月薪二千元,夫婦兩人還向兒子承諾:如果接受這份工作,再額外加一千元給他。

儘管孩子後來自己後悔不去了,但是侯文詠與太太在這過程中卻很放心。「是的,我會讓他去,」侯文詠說,「如果一個國小孩子真的能吃苦,從此以後,我還需要擔心他的前途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