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如何修習不執著

如何修習不執著



 


dream09102102.png


















如何修習不執著


佛史比丘


如果有人問起:


如何才能修習佛教的精髓——不執著?”


我們可以再度引用佛陀的話,不必以自己的觀點回答。


佛陀曾簡潔又完整地解釋如何修習:


眼睛看到可見的對象時,只是看;


耳朵聽到聲音時,只是聽;鼻子聞到氣味時,


只是聞;舌頭嘗到味道時,只是嘗;


身體有所接觸時,只是觸;


當心中生起念頭,例如情緒等時,只是清楚知道它。
我為不曾聽過的人再說一遍:


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聞只是聞,嘗只是嘗,觸只是


觸,起念只是覺察,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


佛陀教導我們:如果這樣修習,自我就不會存在,


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看只是看這三句話需要解釋:


當所看的對象和眼睛接觸時,


只要認清對象,知道應該如何去處理就好了


千萬別讓喜歡和討厭的念頭趁虛而入。


如果你生起喜歡的念頭,就會想擁有它;


如果生起討厭的念頭,就會厭棄它。


如此一來,


我們自己就成為那喜歡的人討厭的人


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走向自我


就是走向痛苦和錯誤。


所以當看東西時,保持了了分明,要有智慧遠離煩惱,


清楚什麼動作是正確、適當的,


如果是沒有必要的動作,就保持冷靜,不要去做它。


如果想獲得某種成就,就得完全應用了了分明的心念去做,


不讓自我產生,


使用這種方法,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而且心中沒有苦惱。
  這是一個最好又簡潔的修行原則:


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嘗只是嘗,嗅只是嗅,


觸只是觸,起念只是覺察。


讓一切只停留在這個層次,當下就能產生智慧,


可以正確又恰當地處理一切,不會產生愛、恨的自我


如果隨著喜歡或討厭的欲望去做,自我就會生起,


讓心不能自主,也就無法具足智慧了。


以上是佛陀為某比丘所作的開示。
  接下來,可能有人會問:


為什麼我們討論最易證果的修行


方法時,沒有提及戒、定、慧、行善、布施等呢?”


實際上,這些都是輔行,而不是佛法的核心。


行善、布施、持戒、修定和修慧,


終究都是為了使我們成為如如不動的人,


而修習看只是看、聽只是聽等等,就足以使我們成為如如不的人——當接觸任何外境時,就不會產生自我能保持平常心,而不被境轉。
  行善和布施是為了拔除自我


持戒和修定是為了調御自我


修慧則為破除自我


在此我不想多談,而只討論每天最迫切的事情——


眼睛要看、耳朵要聽、鼻子要聞等等,


只要守護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


修行圓滿了,這正是修習佛法的核心。


如果有人問你修行的問題,就這樣回答他。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0/4072.html



 


文章整理







3 則留言:

  1. 有時執著跟原則很難去界定!!AMY回覆
    [版主回覆05/07/2012 18:24:53]執著以自我為中心,
    原則以公義為考量,
    一切都是隨順因緣!

    回覆刪除
  2. 好友晚安,人生苦短,行善及時。願好友燦爛人生、錦繡前程。晚安愉快 !

    回覆刪除
  3. 好友早安,謝謝分享。今晨旭日東昇、萬丈光芒,願好友人生光明磊落、璀璨亮麗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