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心念住』──心理層面


 


『心念住』──心理層面



靜思小品



 










『心念住』────心理層面


甘露禪法   灑甘露比丘


在日常生活中,


「心」跟「心所」互相配合、互相牽連,


如影隨身是一對最佳拍擋。


然而於佛法角度來看,我們一般人在生活中,


往往任由「心所」去作主,「心」自己本身不願做主。


我們常常讓這個客人做主呀﹗自己卻縮在一邊,


因此,「心所」就喧賓奪主搶上灘,


搞得我們顛倒夢想,認賊作父。


先入為主,是經過「心所」的煽動,


「心」自己六神無主,拿不定主意,


於是便被「心所」後來居上。


人在精神方面,不單止只有一種心意那麼簡單,


心意以外, 還有很多未察知出來的「心所」。


你可能認為你的心意操縱你的一切活動,


我們一向以為如此,也習慣於讓自己的心意這樣想;


只是這樣一來,


你的心意就自然認為它大到不得了


,它要怎樣你都不能不聽從。


其實,你可以駕駛自己的心意,重新訓練它。


心意如果被真誠的訓練了,


它可以成為聽從你的一套有用的工具。


你的心意成為你的工具以後,你要怎樣使用它都可以。


你現下使用的心意,只是個習慣性的心意,


而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一定要肯去改變心意,明白心意可以被重新訓練,


使它成為積極的工具,


去發掘那尚末開發的智慧和力量。


人們常常誤解,以為自己的心意在控制自己,


自己拿自己沒有辦法,怨都沒有用,這真是大錯特錯。


事實上,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心意,


可以像使用工具一樣的使用它;


只要你不和壞習慣妥協便可以,


不讓「心所」隨意作弄,學會隔離它就相安無事了。


「心所」在佛家來說,不多不少,共有五十二個。


因此,當你靜下來閉目靜思的時候,


「心所」就竄出來,出現下你的銀幕


 —— 在你的腦海裡顯現出來,種種畫像,


或者是劉德華啦、梅艷芳啦,什麼都有。


因此,在你坐禪的時候,會奇怪︰


「咦,我沒有去想他的,為什麼他會出現的呢?」,


那就是「心所」正在活動著的緣故。


你的「心」原本是守著呼吸,但是在不經意的情狀下,


許多妄念湧出呈現種種畫面,太美麗了,


在你的腦海裡看到劉德華在投奔怒海,呀,


你也開始怒髮沖冠了,一會兒這妄念即消失去。


那就是正「心」受到「心所」之誘惑下,


受到騷擾被侵佔了。


因此,修禪的時候,


無論妄想是什麼,呈現什麼樣的畫面,


你都要保持一個中立的態度。


那個中立的態度,


就是使用「知道,知道,知道」保持警惕,


將你跟妄想分開,置身於外,不被它拉走。


這個妄想是「心所」在作崇,


只要你不理它,不著意,它便自動消失。


因此,修禪時,要保持一個中立的態度。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知道,知道,知道」,


練熟了就是最佳武器,就是等於咒語能祛


邪驅魔,使你百毒不侵,


否則的話就會被這個「心所」搞到你東邪西毒,


那時候就苦海無邊了。


『大念住經』裡所提到是以觀察十六種心為主,


但先明了心理層面的精神狀態亦是重要的。


在此讓我們引經據典的來討論一這『心念住』裡


所指的觀察十六種心。


經云︰


復次,諸比丘﹗


比丘如何安住於心,隨觀心識?


於此,諸比丘﹗


1.    比丘心貪欲時,了知︰心貪欲;


2. 心無貪欲時,了知︰心無貪欲;


3. 心瞋恨時,了知︰心瞋恨;


4. 心無瞋恨時,了知︰心無瞋恨;


5. 心愚痴時,了知︰心愚痴;


6. 心無愚痴時,了知︰心無愚痴;


7. 心收縮時,了知︰心收縮;


8. 心渙散時,了知︰心渙散;


9. 心廣大時,了知︰心廣大;


10. 心不廣大時,了知︰心不廣大;


11. 心有上時,了知︰心有上;


12. 心無上時,了知︰心無上。


13. 心專注時,了知︰心專注;


14. 心不專注時,了知︰心不專注。


15. 心解脫時,了知︰心解脫;


16. 心未解脫時,了知︰心未解脫。


全文詳閱:

東蓮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