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源頭活水

源頭活水



 


 







 



在這物質掛帥的時代下,我們努力追逐著自己想要的。曾幾何時,純真的友誼不再,朋友的定義因我們的需求而轉為對我有利者;需要費時翻閱的文學作品的吸引力不再,攜帶方便的電子書或是直接看改編的電影比較省力,在歲月裡隨波逐流的我們逐漸成了務實又速食的現代人


 


我們已習慣向外追求種種的感受,依附在顛覆常理引人發笑的搞笑節目中,消磨時間打發無聊﹔依附在惹人爭議的八卦議題中道長論短,評斷他人來鞏固自己的價值;在感情上依附對方的表現,來證明是否重視自己與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我們以為,我們的感受是依附外界而生起,所以我們習慣檢討外界、習慣責怪別人。但只要回頭看看自己,就會發現無論我們對什麼不滿意,就無法忍受、無論我們對什麼想要的得不到,就深陷痛苦。我們只想看到喜歡看的,我們只想聽到喜歡聽的,我們更想在別人的眼中確立自己的價值,合我們心意的,更想永遠保有。


 


一旦看到不愛看的、不愛聽的、或是別人不認同我們,就是跟我們有衝突,便產生急切的情緒反應、企圖反駁,卻讓情緒波動一再加強,就像拍皮球般,愈用力拍,皮球就彈得愈高。然後再度為了擺脫這惱人的情緒,去攀附其他事物、或是強化對立立場,卻又在不合己意時陷入煩惱。


 


為什麼會如此?只因我們不願讓看到的事物如實清清楚楚地反映出來。我們在面對事物時,就產生了是非、美醜、好壞與高下的想法,而我們是如此堅持認同我們的想法與習慣,認定那樣做是不行的、他應該接受我的看法、我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以至於對與想法同時升起的好惡感或喜怒哀樂等情緒感到困擾。


 


南宋理學家朱熹曾作詩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若願意看清事物的原貌並不等同你的好惡想法的解讀,煩惱自然會逐漸剝落,你的這念心~也會成為你生命的源頭活水。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