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參學雜記(五十五) 續談「幾」(二) 不貳過

         參學雜記(五十五)   續談「幾」()   不貳過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孔夫子讚賞顏回說「其殆庶幾乎」。顏回大概知道這個「幾」了吧!他與這個「幾」很接近了,很近了。為甚麼呢?「有不善未嘗不知」,因為在不善的時候,他看到不利的情況。「知之未嘗復行也」,他是知道的,知道以後記取之前累積的經驗和教訓,有錯他不會再做、犯第二次,所以我們說顏回不貳過。顏回因為「庶幾」,庶就是將近、接近,因其知「幾」」,所以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


   易經復卦裡有句辭說:「不遠復,無祇悔,元吉。」不遠復,就是走了不遠又回來,為什麼又回來呢?因為知「幾」了,看出了苗頭了,看出趨勢了。見苗頭不對,「復」,又回來了。「無祇悔」,祇悔,是大悔。無祇悔就是沒有大的後悔。如果苗頭不對了,你再往前走,那就倒大霉了。就因為走得不遠,及時悔過來了,所以沒有大悔,這就是「元吉」。「元吉」,大吉也;這裡本身有悔啊!為何還說元吉呢?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錯是常事,但只要馬上回頭,馬上就改,當然是大吉。我們怕的是不知回頭,或不要悔改,那就麻煩了。所以把這個大吉放在有悔之後,就是一種非常大的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雖然無法如顏回之不貳過,但只要能知悔改過‧就接近見「幾」知「幾」了!〈陽光明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