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越成熟的穀穗,越懂得彎腰

越成熟的穀穗,越懂得彎腰


 


 


有位剛剛退休的資深醫生,


醫術非常高明,許多年輕的醫生都前來求教,


要求投靠在他門下。


資深醫生選了其中一位


年輕的醫生幫忙看診,兩人以師徒相稱。


應診時,年輕醫生成為得力助手,


資深醫生理所當然是年輕醫生的導師。


由於兩人合作無間,


診所的病患與日俱增,診所聲名遠播。


為了分擔門診時越來越多的工作量,


避免患者等得太久,醫生師徒決定分開看診。


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


由年輕醫生診斷;病情較嚴重的,由師父出馬。


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指明掛號給徒弟看診的病患,


比例明顯增加。


起初,師父不以為意,


心中也高興︰小病都醫好了,


當然不會拖延成為大病,病患減少,


我也樂得輕鬆。


直到有一天,


醫生師父發現,有幾位病人的病情很嚴重,


但在掛號時仍堅持要讓徒弟看診,


對此現象他百思不解。


還好,


醫生師徒兩人彼此信賴,


相處時沒有心結,收入的分配,


也有一套雙方都能接受的標準制度,


所以師父並沒有往壞處想。


也就不至於到懷疑徒弟從中搞鬼、


故意搶病人的地步。


「可是,為什麼呢?」


師父問一位學者,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診?


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高明嗎?


我剛剛才得到一項


由醫學會頒贈的『傑出成就獎』,


登在新聞報紙的版面也很大,


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團,


學者來到徒弟的診所深入觀察。


本來學者想佯裝成患者,後來因為感冒,


也就順理成章地到他的診所就醫,


順便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初診掛號時,


負責掛號的小姐很客氣,


並沒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掛哪一位醫生的號。


復診掛號時,就有點學問了,


學者發現很多病人都從師父那邊,


轉到徒弟的診室。


問題就出在所謂的「口碑效果」,


徒弟的門診掛號人數偏多,等候診斷的時間也較長,


有些病人在等候區聊天,交換彼此的看診經驗,


呈現出「門庭若市」的場面,讓一些對自己病情


較沒有信心的患者趨之若鶩。


更有趣的發現是,


徒弟的經驗雖然不夠豐富,


但就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問診時非常仔細,


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溝通較久、也較深入。


而且很親切、客氣,也常給病人加油打氣


不用擔心啦!


回去多喝開水,睡眠要充足,


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類似的心靈鼓勵,


讓他開出的藥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過來看看師父這邊,


情況正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


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毋須開口多說,


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資深加上專業,


使得它的表情顯得冷酷,


彷彿對並人的苦痛漸漸麻痹,


缺少同情心。


整個看診的過程,


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


卻容易使病患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誤會。


當學者向醫生師父提出這些觀點時,


他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對呀!我自己怎麼都沒有發現!」


 


~醍醐灌頂~


越成熟的穀穗,越懂得彎腰。


千萬不要在無意中擺出盛氣凌人的高姿態,


而讓別人覺得你高高在上,


產生遙不可及的距離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