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走過百年風雨歲月~[彰化和美]道東書院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走過百年風雨歲月~[彰化和美]道東書院


分享








1000604彰化和美道東書院










       清代官設學校,大都為科舉致仕而設,輕忽了研習學問、教化社會


的主要功能,而由官民倡建的書院,主要在傳授知識學問,並無任何


學位與資格,與注重科舉考試而教育的官學,有很大差別。在早期教育


不普及的農業「耕讀」時代,書院適時填補官設學校的不足,肩負著


傳承詩書義理的重責大任。



台灣早期書院均源於府城,書院教育的生根發芽要從明鄭時期陳永華


建聖廟、設明倫堂,以供授課講學,開啟台灣文教史第一頁。清代最早


是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施琅所創的「西定坊書院」。接著,


清康熙四十三年,台灣第一座典型書院「崇文書院」在府城成立。到了


乾嘉時期,官府更是鼓勵興學,各地蓬勃發展,書院如雨後春筍般設立,


一直到光緒年間仍見熱潮。清領台212年,全台共設立了六十二家書院之多


,由於時代變遷,教育改革腳步一日千里,書院在清末日據時期即走入


歷史,連帶使得書院建築逐漸傾頹不堪,百年後的今天尚存淡水理學堂大


書院、台北學海書院、板橋大觀義學、大肚磺溪書院、和美道東書院、


員林興賢書院、草屯登瀛書院、集集明新書院、南投藍田書院、西螺


振文書院、鳳山鳳儀書院和屏東市屏東書院等十六家。



門廳上方有「道東書院」匾額,係大正14年(1925)重修時鹿港


書法家王席聘的墨跡。







道東書院正是昔日和美地方的講學中心。「道東」意指「將迎王道東來


,宏揚朱熹之學」,正殿內供俸朱熹,又稱為「文祠」,是目前台灣


地區保存原貌最完整的書院,位列國家二級古蹟。







道東書院建於清咸豐7年(1857年),由當時的線西堡「景徽社」訓導阮鵬程


、士紳陳嘉章、貢生王祖培和廩生黃際清等人倡建。








山門是進出書院的門戶,位於東南方文昌位,即巽位,為古代常用的


入口角度。









門廳開有三門,採用檐廊式的正面,木質外檐裝修,硬山燕尾翹脊屋頂。



照牆是一面面對正門的短牆,是中國建築所特有,功用為避邪。










書院佔地兩千五百坪,建地七百坪,為傳統中國南方式磚木建築。


格局方正,坐北朝南,建築格局分前後二進,四周有圍牆、照壁及


巽位的山門,入內有泮地,廟體坐北朝南為二進之四合院,型制完備。







二戰後,國府遷台,道東書院一度被充當為裝甲部隊的營房,書院的


外埕成為坦克車的停車場,致使地面所鋪的唐山石慘遭破壞,後來修建


時只得改鋪紅磚。









之後的二、三十年間,書院因乏人管理,被人占用居住而成為大雜院,


由於年久失修,四處都是破壁殘垣,幾成危樓。












直到民國七十年十月始由和美鎮公所接管,委託學者專家勘驗整修,


將書院依照原來的樣式加以修復。書院、圍牆頭門、前庭、惜字亭、


四合院、泮池、照牆、水井均依原來樣式加以修復。「整舊如舊」,


重現清代書院規制格局,至1985年全部完工,經重新評鑑後仍列入


國家二級古蹟。








和美鎮距離鹿港不遠,道東書院則以雕飾華麗著稱,其建築手法如


燕尾、馬背、畫棟等,均與鹿港龍山寺同出一派,可見精細之一般。







道東書院山牆墀頭,匠心獨運。










道東書院門牆講堂構造精美,由門廳右側的惜字亭來看,可媲美


鹿港龍山寺。














道東書院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作為講堂兼祀堂的正殿,東西廂為


學生住讀之所,兩旁還有磚砌圓門可通往後堂耳房。





正殿供奉宋徽國文公朱子神位神房上方「梯航絕學」匾,系進士莊俊元的墨跡。





中懸有光緒十五年陝甘總莊俊元所書之「精之聖舍」、「梯航絕學」諸匾額。


神龕兩旁聯曰:「集解析疑傳斯文正印,繼往開來為萬世宗師」。中殿


門外,兩柱聯曰:「六經註腳奉漢以來獨步,千聖傳心孔孟而後一人」。



中殿兩旁各有以圓門為出入口的圍牆,入內即可通學生住讀之所。


左圓門兩旁題曰:「至教遺千載,微言播六經」:右題曰:


「詩書資博約,禮教致中和」。







注二「道東書院沿革誌」全文







注一「道東書院沿革敘」全文







中殿門外左壁刻「道東書院沿革敘」,右壁刻「道東書院沿革誌」。


前揭碑記為黃文鎔所撰,並請道東書院主講許逸漁撰序。二碑所述多同,


文采亦豐美,成為道東書院的重要史料。










道東書院中殿的河洛周易圖,小子識淺,尚請高人指點。










民國百年端午節前夕,我趁返鄉之便,順道走訪和美道東書院。


夏日午後,我們由山門走進了道東書院,正好遇到書院管理員謝先生


,打個招呼後,阿伯問我哪裡來,再指著門廳正脊上的葫蘆泥塑代表


什麼意思,我隨口回答葫蘆表示有福祿的意思,馬上被阿伯糾正,



當下在地上畫將起來,各位看倌,此葫蘆立在案桌上,是不是像


「道東」的象形文字。





阿伯說:這是他從小看到老的心得,非一般學究所人云亦云,不只代表


辟邪物與福祿而已。








之後,阿伯有事,也就不多介紹。週末的午後,整座偌大的書院空空


蕩蕩,不見遊客,僅我們一家三口悠遊其中。此時,日頭正炎熾,


老婆與兒子早就躲在樹下乘涼。










只有我樂此不疲,到處閒逛,時而抬頭仰望正廳上彩繪與書法,時而頂著


大太陽站在外埕上,看看書院的格局、屋頂上的泥塑,看得不亦樂呼。











門廳右側有一惜字亭,為四方形爐體,是往昔社會敬重文字,不忍


丟棄而將之焚化的地點,乃傳統風俗文化的見證。










惜字亭的龍虎雕,作工精美又不為拙樸可愛。







屋頂上的泥塑剪黏,鰲魚造形古趣橫生,手法脫俗。








懸魚是位於山牆頂端的泥塑,圖案原來大多是魚形,象徵以水剋火,


後來多用吉祥物裝飾。









東、西廡山牆懸魚泥塑鶴、鹿祥獸圖案,有「壽」、「祿」之意。







門廳左邊廊牆上的「蒼龍教子」泥塑








門聽壁飾縭虎拱香爐圖。







殿內棟架彩繪,大多為鹿港名師柯煥章作品,其詩書畫內涵與圖案設計


,呈現溫文儒雅風格。









讀書破萬卷








上為文章大雅存,下為春江水暖鴨先知之彩繪圖案,落款為甲申年仲冬


(昭和十九年,1944年)穎川堂 作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西元1895年(明治28年)曾是日本憲兵駐屯所,1897年日軍憲兵撤走,


改設立日語講習所。











道東書院圍牆後方就是和美國民中學,東邊隔著和卿路就是和美


國民小學,這兩所學校創辦初期都曾借用書院做為上課場所。前後呼應


,均為莘莘學子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如同台灣兩百年來教育史


的縮影一般。一個是清代兼具有義學、基礎教育與文昌祠功能的書院,


一個是現代化的基礎教育學校。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走過百年風雨歲月的道東書院,如今已


成為鎮民藝文休憩之處,座落在繁囂的市中心一隅,四週老樹成蔭,


從山門而入則豁然開朗,迎面所見建築氣勢恢弘,前埕寬闊,閑步


其間,遙想當年院中的琅琅書聲,昔日書香之美宛然再現。







道東書院 讚!!







歲次辛卯年端午前夕走訪和美道東書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