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六七果因轉解義
,
三界往返愛為基,六道輪迴淫為首
⋯⋯
佛在華嚴經說愛不種,不生娑婆。這個愛其實就是慾,而慾念就是無明的本體。眾生外緣起了貪求,所以原本清淨的自性被染著,造成生死流轉。而要打破這個輪轉就是要把原有的八識轉為四智[1]。例如今天後學在網拍上看到一件衣服,這件衣服透過眼識進到意念中,在意識中覺得它很漂亮,於是就把他存到腦海裡。在八識田中我們就稱存到如來藏中,這如來藏識本身只有儲存的功能,所以累劫累世所有善與惡的種子皆存於此。然後存下來後第七識,也就是末那識,把這件衣服當成是我自己的,變成執有。所謂有一就有二,執有之後就會更向外攀緣,攀緣就會種因。如華嚴經所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果聚合時,果報還自受。有因外在的因緣就會幫你聚合成果。所以為什麼有六道輪迴?六道又叫做六趣,因眾生自身業力感招所以往各道輪迴。而又因為阿修羅道遍佈五道之中,所以六趣眾生又叫五趣眾生。如生前貪念太強死後就往生餓鬼道,而生前成就忠孝仁義其中一德之人則可往生天道享香火。但是眾生在六道中就像在急流裡一樣,沒辦法控制自己要往那裡去。所以即使往生天道享幾百年甚至千年的香火,到壽命盡時天人五衰還是要再輪迴。但是縱觀這些輪轉無明為根本,有無明在八識田起了做用才有之後的流轉。因為才要轉識成智,把後天的習氣轉天先天本有的妙智慧。
五八六七果因轉
要談轉識成智前首先要談般若自性。佛在悟道時說云何眾生皆具莊嚴如來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我們本有的自性都是清淨的,但是因為今天有了這個因緣和合的五蘊幻身,所以被蒙蔽住,就像鏡子上面有汙垢一樣。而佛法就是清除污垢的清潔劑,把這些汙垢清掉之後眾生原有的本性還是像圓鏡一樣清明。圓明自性在三身中就是清淨法身,這是眾生的本體。要找回它要守戒,如阿難尊者問世尊說佛滅度後要以何為師,佛說要以戒為師。活佛老師也慈悲說過十五條佛規其實都是從眾生本有的自性中出來的,因為我們本有,才能守。如果是外來的是強忍,只能忍一時無法忍一世的。守戒後才能生定,而妙智慧就是從定中生出的。換言之,定為本體,慧為妙行。同樣的,清淨法身為體,化為圓滿報身就是妙智慧,再依此妙智慧行般若妙行就成為千百億化身。而此三身其實都是從自性中生出來的。然後三身化為四智。前五識是這個色身的天線,它們可以和外在的六塵接觸,進到我們的意識中。但是五識就像鏡子一樣,他只是忠實的呈現萬物的本貌。而造成我們習性脾氣的一是分別,例如台灣人看到外勞就覺得他們比較卑微,看到日本人就覺得他們高尚。可是其實眾生的自性是一樣的,沒有人比較高也沒有人比較低,一切的分別都是從意識中出來的。於是要用平等打破分別。當我們明白眾生其性一同時,自然不會有分別。除了分別之外另一種就是執著,以為世間事可以常存,如我要發財,我要買很大的房子,我要吃好吃的東西,最可怕就是執著這個色身是我。殊不知事間所有事物都是因緣合和所生,既然有生當然就有死,不可能有事物是常存。所以要用妙觀察智來打破這樣的執著,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才能打破執著。當意識和末那識都轉為平等性智和妙觀察智時,進到如來藏裡的必定都是善的種子,自然就不轉而成了,所以第八識又轉回和五識一樣,所以叫成所作智,因為你只是把倉庫洗乾淨。
緣起性空觀自在,慈悲喜捨見佛心
最後,後學想談談為什麼會說要放下佛法。如前所說,眾生在清淨本體中突然生了無明,造成煩惱妄想不得清淨。佛因此應運而生。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說法是以眾生的根器利鈍為根本,所以佛法是對治性的。為什麼說佛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但是其實眾生的本體和佛是一樣的,所以這樣煩惱妄想是幻化的,如同今天電影演世界末日,但是對現實世界是不會有影響一樣。同樣的,我們這些煩惱對自性也是不相關的。今天一個人三教經典圓通、修行的非常好,也到處講經說法為人解惑,和另一個整天無惡不作,常對人惡言相向的人,他們的自性都是相同的。所以不但煩惱妄想是和自性無關,就連治癒這些妄想的藥也和自性無關。所以這些東西既然不是自性本有的,當然明心見性時都要捨掉。就像後學說的,執有也是執,但是執空也是執。佛陀一生講經說法最主要是要告訴眾生其實空有不二。我們常說仙佛是無在無不在,為什麼?因為自性能含三界十方。同樣的,佛經中的三藏十二部也是從眾生的自性中出的,即然是本有的東西,那在外用時也只是應急而已。今天明師一指點最殊勝之處就是直接讓我們契入無生,直接打破空有知見,進入緣起性空的境界。但是這是靠仙佛的佛力加持才達成的,並非我們自己悟得。所以求道後還要勤修,換句話說以前的修行人是先悟後證,我們是先證後悟。所以我們要參加研究班,要去法會,要學會渡人,其實這種種事都是幫助我們明悟此事而已。當然,老天降道是不忍玉石具焚,希望能夠拯救人間的善男信女,而且活佛老師常用人中騏驥來行容我們,所以懂了這些事情後最後還是要付諸行動,方能有所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