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參學雜記〈四十二〉 四書的迷思

          參學雜記〈四十二〉   四書的迷思   陽光明月


   日前看到一則新聞報導,教育部高教司計劃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列為高中必修科目,ㄧ時之間許多反對聲音紛沓而來。有人認為這些古代的文化與我們生活格格不入,有人以為把四書列為必修學分,會排擠到選修台灣現代文學,更有ㄧ些政治人物以有色的眼光做主觀意識的反對。雖說民主社會大家有表示自己意見的自由,但是對一件事情的評斷,如果沒有客觀的看待,只會糢糊事情的真相。


   記得好多年以前,曾在報章上讀過作家傅佩榮寫的一篇文章「多讀論語」,文中特別介紹國學大師錢穆說的一句話,就是他每年至少讀一遍論語。我想一個人在經過數十年下來讀的心得,豈只是潛移默化或變化氣質之類的形容詞可以描述。


   傅佩榮先生提及他年輕時在美國耶魯大學念書時,和同寢室的一位日本東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學生在談到孔子時,這位日本室友比他還興奮,並隨手寫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中文。他以驕傲的口吻說,我們日本人在中學時都要背誦論語。日本全國幼教協會的會長在當年訪問師大時,公開宣稱在日本幼稚園的小孩子都要背誦論語。當我們把傳統文化當垃圾般丟棄時,反觀別人把它當成寶藏來受用,不知是我們比較聰明呢?還是他們比較愚笨?


   事實上古聖先賢所流傳下來的文化,並不是ㄧ些只講講的大道理、空洞的理論而已,而是在解讀生活、解讀人生、解讀自然之後,從生活中所提煉出來的智慧,不只是四書如是,各教經典亦復如是。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第一也是從穿衣吃飯洗腳講起的。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舎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世尊是一個教主,他也是處處事事都親自做,為的就是令眾生向日用之間,行住坐臥、吃飯穿衣處,明白自己與佛並無差別,直顯真心本體,這就是生活啊!文化哲學產生於哪兒?都是由生活中產生的,它將帶領我們穿越世紀之交的心靈迷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