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無價的資產「誠信」



無價的資產「誠信」



( 2011/06/10 )









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塑化劑事件,影響層面愈來愈廣,飲料、果汁、奶球、麵包都受到波及,不管這事件將來會如何收場,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對相關產品投下不信任票,業者辛辛苦苦建立的商譽可能就此毀於一旦。




人言為信,無信不立




今年幫家人報稅時,發覺妹妹的保費和去年有很大的差異,她說前年業務員建議她轉單,不用花錢就可以買到公司更好的產品,結果她把12年前買的一張分紅保單,預定利率有6.5%的單子解約。我分析給她聽,所謂免費是用解約的錢買新單,隔年以後就要繳費,而且那麼好的單子為什麼要解掉,她氣的飆電話罵業務員為什麼要欺騙她。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在利益與道德良心衝突時,大多數人往往是以利益為重。端午節剛過,就有報導說廠商為了降低成本買了便宜的黑心原料,為了拉高粽子的售價參了假鮑魚假干貝。或許可以欺瞞消費者於一時,但是只要被揭發,以現在網路媒體的傳播速度,幾乎可以將廠商宣判死刑,以後生意都不要做了,賠錢事小,賠掉整個商譽可就得不償失。




誠信是消費者與業者之間的一座無形的橋樑,消費者願意付錢當然希望得到等價的商品或服務,如果物超所值當然就抓得住消費者,如果有欺騙行為從此就成了拒絕往來戶。高價不代表品質保證,但低價一定沒好貨,消費者其實自己要把關,太便宜的東西難道不會懷疑它的成份原料,吃的東西不能貪小便宜。




市場靠誠信才能運轉




金融市場更是需要誠信,把錢存銀行就是相信銀行不會倒閉還會給利息,買保險就是相信保險公司將來會履約理賠。因為相信郭台銘所以會去買鴻海,相信股票交易制度才會同意從銀行扣款交割,相信經理人的操作才會去買基金,相信政府才會願意持有新台幣,相信支票及信用卡才能成為支付工具。如果沒有了誠信,所有的商業活動都將停擺,我們將會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




整個商業活動都必須架構在誠信之上,信評機構會給企業打分數,聯徵中心則對個人信用評分。信用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尤其是當要辦信用卡或是貸款買房子、買車子,做生意時申請支票,都必須要有好的記錄。




但是很遺憾的,在當今的社會誠信正不斷的淪喪,在一份「台灣信任調查」顯示,台灣人最信任的對象是家人朋友,排在末段班最不信任的有立委、民代、外籍勞工、媒體名嘴和命理師。讓人驚訝的是,民眾對法官的信任度,竟也排在後面。




大家都被騙怕了,按門鈴說檢查瓦斯的我們不相信,打電話來說是檢察官的我們更不相信,當我們懷疑穿制服的是否警察,穿白袍的是否醫生,慢慢的我們不再相信周邊的人、事、物,不敢想像那種日子要怎樣過。




追求財富也要累積自己的誠信資產,在職場上如何得到老闆的信任、客戶的信任及同事朋友的信任,將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條件。錢財破產了可以重新再來,一旦信用破產可就寸步難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