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參學雜記﹝三十一﹞ 清明

 參學雜記﹝三十一﹞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杜牧的作品清明。清明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論語學而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自古以來清明前後,都要掃墓和祭拜祖先;民國24年政府明定清明為民族掃墓節,以弘揚我國固有的孝道精神。


   弘揚孝道並不只在於「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還要在生時,事之以禮。為人父母畢其一生,無怨無悔的為兒女付出,有人卻還經常受罵挨打。兒女即使忤逆不孝,做父母的仍是不忘時時求神拜佛,保佑兒女多賺些錢。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就是菩薩心、就是佛的心啊!佛,並不是在修行成就才是佛,在一剎那無怨無悔的每個善念間就是佛啊!父母親就是有求必應的活佛。


   我們都疼愛自己的小孩,但是往往沒有以疼愛小孩的心來關心父母。現代人孩子生的少,但卻常出不肖子孫,最主要原因就是對小孩過分溺愛,未能正確的教導和以佛法的因果觀,引導子女歸向正途。當知今生的兒女,前世不一定是你的兒女;今生的兒女,來世也不一定是你的兒女。有人或許奢望百年之後,能得到子孫超度;子孫若不信佛,當了孤魂野鬼也沒人理睬。所以有智慧的人,要懂得教子女學佛修行,服務人群貢獻社會;留財給子孫不如遺德予子孫。尤其我們更應以身作則,盡心盡力奉養父母,年老之後,子女才會一樣的回報我們。


   逢年過節看到一些榮民之家、養護中心那群躺在病床,孤寂茫然的老人家,讓人看了心疼不已。如果那是我的父母,如果那是我....孝,德之本也!孝經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心地觀經云:父母在堂,名之為富;父母不在,名之為貧。父母在時,名為日中;父母去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希望更多人能重視孝道,讓父母年邁時,不致因兒孫的離去而感到孤寂,讓每一位老人家都能是享受含飴弄孫和在家中被奉養的活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